第15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4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燕山深处好书记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范振喜带领群众致富的故事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梁世芳
上图 范振喜(右)在企业考察。

中图 周台子村民住进了新居。

下图 范振喜(中)在介绍村里情况。本报记者 雷汉发摄

河北燕山地区是全国知名的贫困地区,但这里有个原来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没有任何集体资产的村庄在上世纪90年代脱颖而出,走上了致富路。这个村就是河北滦平县周台子村,现集体资产过1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3万元,家家住上新楼房,大部分家庭有轿车。

村民们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村里能有这样的变化,多亏了乐于奉献的村党委书记范振喜。

咱是共产党员,就得为民谋利

1987年,周台子村发生了一件大事:村党支部书记辞职了。

“两间破房,八万外债。这芝麻官好处没有,还一天到晚担惊受怕,何必再干?”老支书撂挑子,村里其他党员也都不揽这“瓷器活”。这时,人们想起了刚从部队转业回村的范振喜。小伙子不仅精明能干、处事公正,还经历过军队的锻炼,是最为合适的人员。范振喜说:“咱是共产党员,就得为民谋利。”于是,在乡亲们的期盼中,这位25岁的年轻人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范振喜深知,要想为群众办事,没钱只能是空想。当时,村里的几个零散铁矿都包给了个人,集体很穷,个别人却因开矿富得流油,范振喜的二哥就是其中之一。范振喜决心先拿二哥开刀,收回矿点归集体,“你开矿只是咱一家富,我是村支书,就得为全村人着想”。

二哥不情愿地交出了矿点,由村里统一管理。理顺了铁矿承包关系,村集体当年就进账10万元。用这“第一桶金”,村里栽果树、垒大坝,开始变样了。

范振喜担任支部书记后,立即给家里人约法三章:“不插手村委会管理,不参与村集体工程,不接受村集体报酬。”

拿亲人“开刀”、不贪不占,让乡亲们看到了范振喜的真心和决心。74岁的村民孙淑兰说:“要不是范书记牺牲自家利益,哪有村里今天的好日子呀!”随后,周台子村又投资兴建了钢结构厂、塑钢厂、加气砖制造厂等。就这样,经营村办企业积累起来的经营和市场意识,指引着这个山区小村迈着扎实而稳健的步子向前走。

周台子村有1200亩耕地,原先都是一家一户“小地块”经营模式,效益上不去。2006年春,范振喜提出“代经营”的理念,将村民手里的土地集中起来,由村集体代替农民统一经营。村里按照每亩地500斤大米的标准发放口粮,并承诺今后将土地效益整体递增的70%回馈给村民,余下的30%分别用于科技培训、提升地力、抵御自然灾害。

从此,周台子村民告别了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村集体代经营的土地实现了公司化经营,建起了1万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几十幢日光温室。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生长着很多南方花木和果菜,土地的颜色不再单调,变成了如诗如画的风景。就这样,全村农民在燕山山区最早过上了土地流转拿租金、入企工作挣薪金、集体分红等股金的生活。

身患白血病,心系众乡亲

1991年秋,正当周台子村的发展有了眉目,人心也渐渐拧成一股绳的时候,范振喜却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病倒了。

“听说范书记得了白血病,我都懵了。”多年后,说起范振喜被确诊的情景,村党委委员杨国兴仍然十分难过。

“好日子才开头,没有范书记,村庄的脊梁就塌了。”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几年都不跟范振喜说话的二哥第一个找到杨国兴:“听说移植亲人的骨髓能治这个病,可以把我的移植给他。”70多岁的邹德侠大娘颤巍巍地抖开手绢,将一沓零钱塞给范振喜:“这是我卖鸡蛋攒的钱!”……

看着写满几页纸的捐款钱数和姓名,范振喜感动不已。去北京做手术那天,几百号村民流着泪送他到村口:“你一定要好好地回来,村里还等着你做主呢!”

经过4个多月的生死较量,范振喜闯过了最危险的异体排斥和细胞再生期。出院时,医生嘱咐要静养两年,可是他一回村就要去上班。70多岁的老父亲流着泪劝阻,范振喜却说:“我的命都是乡亲们给的,活一天就要回报他们一天!”

范振喜带着重病回到山村带头人的岗位上。由于造血功能严重退化,他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干眼症等疾病,胳膊硬得像石头,后背、大腿肿痛得难以忍受。

1995年,他的心脏病加重了。这时,村里正筹备建一个铁选厂。由于资金少,他和村干部一起以个人名义向村民借钱建铁选厂,并承诺:“企业挣了钱,是大伙的;赔了,我和村干部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偿还。”此后几十天中,他拖着犹如灌了铅的身子村里村外奔波着,借到了70多万元。铁选厂如期开业,一年创造的价值等于借款的几十倍,村民既心疼又佩服地说:“范书记满身是病,还一天到晚操劳,这样的领导谁都信任、谁都服气、谁都佩服!”

在病发后的20多年中,范振喜曾有10多次病情恶化进医院,医生4次签发了病危通知书。可他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对抗着病魔,把全部精力用到村里的发展上。

杨国兴告诉记者,“范书记身体那么差,却很少在凌晨3点前睡觉,全靠坚强的信念和每天十几种药品支撑着”。对此,范振喜很平静:“我不知道哪天身体就不行了,得抓点紧,多给村民干点事。”

范振喜的拼搏得到丰厚的回报。近10年来,周台子村每年都有大动作,先后投入上亿元建起会议厅、科技馆、大剧院、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科技培训和科研中心。

要让群众服气,先得一身正气

“刚正无私,一身正气”,是村民对范振喜的评价。

2006年,周台子村党支部升级为党委,范振喜担任书记,他再接再厉,狠抓党建,形成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党员一面镜子”的良好局面。工作人员汪洋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都是范书记的‘粉丝’,他让我们认识到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003年,范振喜用半年时间,求遍了亲戚朋友,筹集了1.2亿元资金收购一家生产铁精粉的企业。有人劝他:“铁精粉行情这么好,自己干顺理成章,不出一两年就发大财,何必背上集体这个大包袱。”

范振喜还是那句话,“是共产党员,就得时刻想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一个个村办企业开始赢利,最好的年景里,村集体年纯收益上亿元。

2009年,在大家的提议下,村里通过广泛讨论和表决,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鉴于范振喜在村集体经营中作出的贡献,决定将集体资产的20%作为范振喜个人股份。”然而,这一决定被范振喜一票否决。

村里主管财务的村委会委员薛松对记者说,“范振喜连县里明文规定的奖励都不接受。他作为村里一把手,管理着众多企业,是实际的经营管理者。按照文件规定,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利润分成奖励。我们粗略计算过,仅分成奖励,他就可获得2000多万元,可他分文不取”。

薛松告诉记者,范书记连上级发给他的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的近3万元奖金,也全部捐给了村里。

范振喜虽然对自己很“苛刻”,但在改善全村群众生活上却舍得花本钱。早在2003年,周台子村就在河北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费;村集体为每个村民缴纳了新农合参保基金,大病住院医疗费在县里核销后,剩余部分村里再报销50%以上。他还在村里实施了三期村民新居建设,2012年就让全村600多户人全部搬进新楼房。对全村的主干道和次干道、楼宇间地面进行了硬化绿化,建起了全长3公里的沿河村街景观带。

如今,在周台子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愿意,都可住进村集体免费的“老年公寓”,每月还发200元至500元养老金;每逢年节,就给老人们添置衣服。67岁的石怀山说:“振喜这个当家人比亲儿子还好!”

“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不能以个人财富的多少来衡量,而要看他做了多少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好事、实事。党员要让群众服气,先得自己一身正气。我是村里的掌舵人,绝不能让人戳我的脊梁骨。”当村支部、党委书记29年的范振喜,在历次村干部换届选举中,都是全票当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范振喜深受村民爱戴,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村官”等荣誉57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