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王 伟 谢佳璇
卫生士官,平时处于维护官兵健康的第一线,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守护者”;战时处于战场救护的前沿,是卫勤保障的“刀尖子”。
今年,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围绕实战化教学的5项科研成果喜获军队教学成果奖。
院校所教就是打仗所需
已从事军事医学教学近30年的刘天鹏今年春节又没给自己放假。刚刚从基层部队调研归来的他马不停蹄地准备新的课件,这已经是4年来他第七次修改自己的教学内容。“现在部队练打仗,改革不停步;军事院校更要抢先一步。”刘天鹏说。
近几年,为确保所教的就是打仗所需的,该校党委带领大家以全新视角审视部队卫生士官人才需求。调研组足迹遍布全军直至海外,通过部队调研、专家咨询、演习演练、出国考察等形式,总结梳理出“卫生士官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与部队实际和战场需求脱节”等17个问题,为推进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战场上,指战员受伤后不会直接躺在救护车上、直升机上、后方医院里,而是在卫生士官怀中。卫生士官一线救不下、送不到,整个卫勤链条就运转不灵……”校长李云波介绍,按照实战化要求培养卫生士官,必须打破原来培养军医注重学历教育的“老路子”,必须摒弃把卫生士官培养成“压缩版”军医的“旧思想”,突出实用性、确保用得上,才能满足战场需求。
为此,该校一步步将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建立新型卫生士官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以“能力模块”为核心提升卫生士官岗位任职能力,围绕卫生士官培养的重点难点问题,立项教育课题21项……
树立战场标准的硬杠杠
庭院训不出千里马。对于战斗在一线的卫生员来说,平时教学环境达不到实战标准、教学方法不符合实战要求,就培养不出战时“冲得上、救得下、治得好”的卫勤尖兵。
最初,不少人对实战化教学的认识停留在浅层次:走出教室到野外,搭起帐篷拿起枪,换下常服穿迷彩,背着伤员操场跑……对此,学校领导忧心忡忡:必须把战争的“残酷、流血、对抗”等引入教学训练。
学校树起战场标准的硬杠杠,推进全方位实战化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上,部队和打仗用不上的不教;教学力量上,只会理论授课不熟悉部队情况的,到基层部队代职“回炉”;教学方式上,精简理论大课,增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训课、小班课;科研课题立项上,不紧贴部队紧贴打仗的不立。先后组织参加“卫勤使命”“太行铁骑”“南海砺剑”等对抗演练演习,不断将新设备、新理念融入到联教联演联训中,在信息化实战环境中锤炼队伍。
通过专项调研、部队代职、专家座谈、研究战例等方式,系统总结提出卫生士官战时战现场急救、平时健康维护、医疗和卫勤保障三大职能作用,得到总部机关和军内外专家一致认可。
同时,建立36个卫生士官实习基地,与4个集团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院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定,与德军卫生士官培训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构建起联合办学机制体制,做到科研、信息、育人、战场无缝对接。
此外,还设立战场急救技能、卫生装备实操、模拟部队卫生机构等教学中心,建成全军先进、涵盖4项内容的战术卫勤综合训练场,在全军医学院校中率先装备坦克、装甲车、巡逻艇等武器装备,一批理念先进、独具特色的卫生士官实战化训练支撑平台初具规模。
“让学员在校期间就熟悉战场,教会学员打仗的本领,本身就是实战化教学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学校领导对实战化教学建设充满信心。
建设新型卫勤人才方阵
陆战车风驰电掣,枪炮声震耳欲聋,红十字伴随救护……去年夏天,在代号“太行铁骑—2015”演习场上,学员曾令文迎来了实习前最后一场考试。在航空兵和远程炮火支援下,红蓝双方抢滩登岛激战正酣,身为卫生员,曾令文一次次穿过硝烟,搜寻伤员、止血包扎、搬运后送,各项动作一气呵成,受到现场考评组满分评价。
教学改革以来,该校秉承“热忱负责,精益求精”的校风,以卫生士官岗位任职能力标准体系为指导,从构建“能力模块”课程体系、打造“能力生成”实训平台,到创新“能力导向”方法手段、建立“能力认证”考核体系,按照“四步走”方式培养卫生士官,为各军兵种卫勤需求“量身定做”士官人才。
2015年年底,该校派出4个调研组行程5万余公里,走访调研全军110多个基层单位,带回一组令人欣慰的数据:该校毕业卫生士官学员中,3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荣立一等功,数十人荣立二等功,上百人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多数成为单位卫勤骨干。
今年寒假期间,学校领导像往年一样,带领教员奔赴部队调研实践,在军队领导和指挥体制调整改革后,第一时间把部队的需求变化摸准确、带回来。该校政委于维国告诉记者:“卫生士官培养虽不同于高精尖医务人才培养,但地位同样重要、使命一样光荣。学校必须专心致志在卫生士官实战化教学育人上善作善成,让学员在校期间把‘刀尖’磨锋利,努力为全军部队培养一支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白求恩式卫勤人才新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