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元真的回来了!
他照例骑着摩托车,哼着小曲儿来到春风村。骑到村口碰上了断头路,王家元一捏刹车,左腿蹬地,右腿跨下车来,把摩托车随便一放,大步流星地走向村委会门口的大榕树下。
这时已是下午17时30分,全村选民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欢迎王家元。
这是12年前的一幕。2004年11月9日下午,尚在县城家里的王家元以95%的得票率“飞票”当选为四川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村主任,村民们热切期盼的致富带头人、在外务工10多年的王家元终于回到了春风村。
“你们当村干部有没有搞头?一年好多钱?”“不多,1800元。”这是王家元和同为村干部的好友间的一个对话。转过头,王家元的妻子廖运兰不乐意了:“我们自家经营的生意,你还管不管了?”“这活儿我就干3年,等公路修通了,我就回家继续做生意。”王家元劝慰道。
然而,王家元对家人的承诺没能兑现,从村主任到村党支部书记,他一干就是近12年。
有两首民谣反映了王家元任职以来春风村的变化:第一首说的是过去,“猫咡湾,石头多,小的小块块,大的大砣砣,山穷人更穷,水洗光坡坡”;第二首说的是现在,“猫咡湾,李子香,小的如碧玉,大的黄又亮,山村变了样,昂首奔小康”。
扶贫修路两不误
2004年前的春风村到底有多穷,一个故事足以说明。
上世纪90年代末,20岁出头的朱永芬嫁到春风村,刚来就后悔了。“春风村的路,全是黄泥巴,从家里走到自家菜园子,我不知道要摔多少跤,担着担子挑水喝,水桶不知道摔烂了多少个,我经常气得掉眼泪。那时候的春风村,打光棍的汉子多得很。”朱永芬说。
王家元上任后的首件事情就是到村里187户人家开展入户调查。当他走到村民李吉友家里时,见土砖房墙体开裂了至少30厘米。“这样的房子连安全都没有保障,必须整修。”王家元当即许下为李吉友整修房屋的承诺。他先是帮助李吉友申请到4500元国家危房改造资金,又带着李吉友在村里“化缘”,东家支援一棵树,西家支援一袋水泥。3个月后,李吉友住进了新房子。王家元一鼓作气,又帮助村里20多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这一间间平整的青砖瓦房总算在春风村的“石头”山间建起来了,然而,进村的路仍旧是那布满石子的羊肠小道,束缚着村里人致富的脚步。王家元没有忘记上任之初的诺言,扛起钢钎和二锤,要带领村民们“干正事”了。然而,进展并不如他想象中顺利。“很多老百姓第一天扛着锄头来到现场,坐在田埂边上,眼巴巴望着村干部,不知道怎么修。5天后,有人跟我说,这个公路就别修了吧?就凭我们几个人,得修到猴年马月?”王家元不信邪:“缺石材,就到我家的采石场拉;缺钱,在外务工的人每个人出600元买一个工,在家的人自己干。”
2005年元旦后,春风村男女老幼100多位“筑路大军”开干了,上至90岁的老人,下至12岁的孩子,“春风人”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那时想着要通公路,大家心里高兴啊。”朱永芬说,不少修路的乡亲不回家吃午饭,饿了就拿出背篼里的烤红薯充饥,渴了就趴在水沟里喝两口山泉……3个月后,春风人在陡峭的岩石上凿开了一条可以通车的碎石路,山外的越野车第一次开进了春风村;3年后,连接春风村3个组的7.8公里长、4.5米宽的环形公路修通了。兑现承诺后的王家元变得又黑又瘦,却笑脸盈盈。
满山乱石开满花
王家元接手春风村时,处于喀斯特地貌的村子里都是龇牙咧嘴的石灰石,因此得名“石头村”。全村共有5200亩土地,800余人,人均收入1800元。
世代务农的村民们种过红薯、玉米、灯笼辣椒,可收入一直很低。“2005年,村里的灯笼辣椒丰收了,我雇了一辆拖拉机,拉了200公斤辣椒到自贡帮大家卖,到了下午眼看着卖不出去,只好3毛一斤让人收走了。刨去车费、饭费,回到村里一摸,4个口袋空空的。”实在没辙的王家元将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聚集起来,询问他们春风村历史上究竟种过哪些经济作物。“有人说,村里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大量种植过李子树,后来因为太穷了吃不饱,村民们就改种粮食了。”王家元说。
石头缝里还能开出花?半信半疑的王家元请来县里的专家算了一笔账:种植常规农作物,每亩地一年收入不足400元,而一亩地可以种50棵李子树,一年能收2500斤李子,即使每斤只卖1元钱,每年也能收入2500元。
2004年底,种植李子树行动在春风村春风组全面铺开,党员干部成了带头人,刘远恒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自家土地的石头缝里土太薄,他和家人每天都要到山下去背土填进石缝,再栽上李子苗,“现在我家种了30多亩李子树,每年靠卖李子就收入10多万元。我还开了一个农家乐,在每年李花节时,生意好得不得了”。
靠李子致富的村民越来越多,春风村李子树的种植面积也发展到现在的1820亩。每年5月,李花盛开,春风村的石头像被白雪覆盖一般,纷至沓来的游客不无感叹:“春风人让石头开满了花。”逗趣的朋友们却这样形容王家元:他头上的“李花”开得比村里的更茂盛。这些年,劳心劳力的王家元只能靠染发掩盖两鬓银丝。
腾达镇党委书记石均这样形容王家元:他是懂经济、会算账的领头羊。精明的王家元利用2006年举办李花节的契机,成功吸引了前来赏花的佛来仙居园林有限公司老板周波。王家元以每亩50元的价格,将中沙组山头320亩土地租给周波种植花卉。“他要求我只能聘请春风村的村民务工,第一年光是支付给村民的工钱就有40多万元。大家有了土地收入又能就近务工,王家元这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周波说。
现在,王家元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由周波为村民免费提供花卉苗木,村民自行种植,每年花卉苗木售卖的利润按四六分成,让村民获得收益。现在,春风村已有花卉苗木产地1870亩。
同样是在2006年,王家元又一次请来专家,又一次发动群众,又一次开创新产业——优质良繁茶。在发展茶产业过程中,王家元请来了浙江茶商进行指导,次年春风村春茶一上市就卖出了高价。今年,春风村茶叶种植面积达3200亩。
在王家元的带领下,2014年,全村实现脱贫;2015年,村人均收入已达192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7463元。
“春风经验”传四方
10多年前贫穷、荒凉的小山村,如今面貌一新:村道干净整洁、房舍新颖别致。穿梭于村子的大道小路,漫步于青青的田间地头,眼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筠连县县委书记王萍说,春风村创造了“选出一名好书记、带活队伍;建强一个好支部,引领发展;探索一条好路子,富民兴村;弘扬一种好精神,凝心聚力”的春风经验,并通过“百村春风工程”的形式在筠连县推广开来。
2009年,筠连县提出加快推进“百村春风工程”建设;2012年,开始大力实施“全域春风工程”。筠连县“以小春风带大春风”,即以春风村为中心,联动周边冒水、水茨、千秋、向阳4个村试点建设“春风综合体”。“在夯实产业基础、进行环境整治外,我们还配合聚居点特色民居风格,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打造景观产业,合理布局资源处理中心,建设农家优美庭院。”石均说。
有人问王家元,什么样的干部算好干部?他回答说:“我的理解是,在春风村,不管走到哪里,群众都能笑着跟你打个招呼。”现在,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