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4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钢铁汉子
——追记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王守东
本报记者 王金虎
▼ 王守东(右三)在泰钢工业园调研。

▲ 王守东为泰钢发展奉献了一生。

▶ 王守东(左三)在泰钢炼铁部调研。(资料图片)

一匹老骥以奔跑的姿态跌倒在了2016年的第一天——75岁的王守东再也看不到他一生挚爱的铁水奔流、钢花飞溅的壮美画面。他的办公桌上还静静躺着一张再也无法启程的开往北京的二等座火车票。这个整日上满发条的泰山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与职工探讨企业的转型问题。

1月3日,山东莱芜殡仪馆追悼会现场,成群结队的退休老职工来了,泪眼婆娑地再看一眼王书记:“忘不了与您高炉会战的100天。”刚入厂的大学生来了:“谢谢您给了我们这些‘小字辈’施展才华的舞台。”裹着小脚的山村老大娘来了,跪地失声痛哭:“您刚给我们修好路,咋就走了呢?”

直到现在,每天都有职工到他的办公室门前鞠个躬。大家总觉得王守东就是出了趟远门,还会风风火火地再次出现在眼前。

3月25日,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王守东为“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党员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

被誉为“钢铁汉子”的王守东常说,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30多年来,他满怀干事创业的豪情,负重奋进,把一个亏损4600万元的“烂摊子”,发展成为拥有万名员工、年收入300亿元的全国500强企业集团。

1984年,资不抵债的原泰安地区钢铁厂等来解散的判决。眼瞅着1000多名工友失去饭碗,在这里干了8年的王守东发誓要让熄灭的高炉重新点燃。

然而,一座高炉恢复炼铁起码需要300万元,这笔钱从何而来?王守东提出“补偿贸易”的合作方式,即“你先给我钱,我再给你货”。他背着煎饼天南地北地寻求合作方,乘火车去广州,拿着小马扎一坐就是30多个小时。为能见上一家单位的负责人,王守东当起勤务员,倒水、拖地、擦桌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客户的300万元预支资金如期到账,停产3年多的高炉,经过105天的日夜鏖战,一次点火成功。金灿灿的铁水,如一条火龙奔涌而出,映红了厂房,也映红了王守东和全厂职工满是泪水的脸庞。

2006年,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大上钢铁,钢材价格飞涨。此时,有“印钞机”之称的中宽带一吨净利润上千元。是新上中宽带生产线,乘机大捞一笔,还是着眼长远,走精品化发展之路?王守东的决策是:投资60亿元上不锈钢。

消息传出,外界一片哗然:“泰钢这样一家民企还想上不锈钢,不自量力!”王守东不理会这些噪音,坚持自己的决定。他把建设不锈钢项目称为泰钢的“淮海战役”:“共产党员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船到江心补漏迟,要有晴带雨伞、饱带饥粮的忧患意识和长远眼光。打赢这一仗,泰钢将领先一步,占据主动。”事实果然如此。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钢价跳水,而恰在此时,泰钢60万吨不锈钢工程建成投产,完成了从普碳钢企业到特殊钢企业的成功转型,填补了华东地区无高档不锈钢板材生产的空白,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锅不热,饼不贴”

王守东经常告诫公司的各级干部,在锅还没有烧热的时候,就去贴饼,这饼就靠不上锅沿,“这叫锅不热,饼不贴。一定要把职工看成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心里装着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为群众考虑,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王守东家的客厅里,摆着12个小马扎。每到晚上,三五成群的职工就来他家串门。不论谁来,沙发上坐不下了,王守东就拉过马扎,招呼着说“坐到我身边来”。王守东的女婿毕延生说,王守东还会给职工冲上茶水,并一一端给他们。这些马扎上,坐过献计献策的“诸葛亮”,也坐过情绪激动的“猛张飞”。对他们来讲,王守东是最贴心的人,什么事都愿跟他说说。

泰钢集团高炉车间技术副主任刘宪胜回忆说,“当时我刚毕业,是个‘愣头青’。一天晚上我到了他家,说我是学炼铁的,最适合当工长”。这看似过分的要求,让王守东记在心上。深入了解后,王守东拍板让20岁出头的刘宪胜当了工长。坐过小马扎的职工亓爱英回忆说:“有一天,正赶上王书记家的饺子出锅,俺往马扎上一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递到手里来了,跟在自己家一样。”30年来,王守东家迎来一批又一批职工,马扎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每次出差回来,王守东下了车就往炉前一线钻。到了车间,他就换上工作服,与职工一起挥汗如雨。一天夜里,王守东听说高炉炉况不好,放下饭碗就来到高炉车间,和工人们一道商量对策。等问题解决时,已是次日凌晨两点。在高炉职工的一再催促下,王守东才起身回家。走到工厂东大门转弯处,王守东发现背后有两个身影在跟着他,原来是高炉车间的小韩和老王。他们担心年事已高的王守东,深更半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路会出闪失,特地暗中护送他。王守东挥手让他们回去,眼里噙满激动的泪水。

等泰钢的日子红火了,王守东又琢磨着怎样让更多人富起来。2003年6月,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作出决策——建设泰钢工业园,并把周边10个村纳入泰钢工业园。建园以来,泰钢扶持开发集体工业项目,成立了7个实业总公司,安置适龄待业青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补助金,投入巨资建设雅鹿山公园美化环境,增加教学设施,让10个村的百姓摆脱了贫困,走向富裕。他还拿出多年积蓄,为家乡苗山镇王家村修了一条“阳光大道”。

“小家不幸换来大家幸,值!”

30多年来,王守东心里始终装着职工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1984年,正当他忙着给市里打报告请求恢复生产的时候,女儿玲玲的眼疾突然加重。他准备带女儿去济南诊治时,申请报告批下来了。接下来的时间,他脚不沾地地筹资金、招工人、抓施工,忙得分身乏术。玲玲天天催他:“爸爸,我的眼睛快看不清你的脸了,快带我到大医院看看吧。”他只能一次次地哄女儿:“再等等,我忙完手里的活儿就带你去。”等到第二座高炉点火的前一天,13岁的玲玲双眼完全失明,再也无法治好。

1993年,灾难又一次向王守东袭来,二儿子永凯不幸从高处跌下,颈椎断裂,当场昏迷。在医院里抢救了整整两个月,永凯总算醒过来了,可是却造成高位截瘫,再也站不起来了。

儿子出事那天,王守东从医生那里得知:病人危在旦夕,手术风险很大,最好的结果也是终生瘫痪。下午,儿子就要推进手术室,去跟死神作最后的较量。而此时,他要与外商谈一个轧钢项目。心如刀绞的王守东一咬牙,还是来到会客室。晚上谈判结束后,他匆匆赶到医院,发现医院走廊和院子里,黑压压地站满了泰钢的职工,上千双眼睛都在关切地注视着他。顿时,他泪如雨下。

第二天上午,王守东依然出现在公司会议室,召开每周一次的党委会。大家劝他:家里刚出事,会改天再开吧。王守东却平静地说:“孩子的身体有医生照顾,而泰钢的发展涉及到上万人的饭碗!大家不用为我担心。”

回到家里看到一对伤残儿女,他心里总是感到一阵阵的刺痛,那是他一生的愧疚、永远的伤痛,个中苦楚,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当老伴捶着他的胸膛,哭着问他,家都这样了,你还这样没日没夜地干,到底图个啥?王守东只能以泪洗面。他把家庭的不幸深深藏在心底,把痛苦化为无尽的动力,一直为泰钢这个“大家庭”戮力奔走,把整个生命化作泰钢熔炉中的一团火焰。

王守东说:“我虽然有个不幸的小家,但是把一个万余人的大家搞得红红火火、和和美美的,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小家不幸换来大家幸,值!”

当前,钢铁行业形势严峻,去产能压力大,环保责任重,但在泰钢,我们仍能感受到一股热气腾腾的干劲。王守东牢记宗旨、尽职勇为的担当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业精神,大爱至诚、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和矢志改革、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仍激励着泰钢人砥砺前行。“有老书记的精神财富,我们有信心战胜眼前的困难。”泰钢集团副总经理陈培敦坚定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