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4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告

深圳市大鹏新区,地处深圳东南部,东临大亚湾,西抱大鹏湾,海域面积达305平方公里,约占深圳的1/4;海岸线长133.22公里,约占全市的1/2;拥有深圳56个沙滩中的54个,其中东西涌海岸线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八大海岸风光之一。大鹏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6%,是深圳的生态特区,亦是珠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2011年成立以来,大鹏新区作为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海洋立区”理念,以“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精细管理、提升水平”的发展原则,充分利用深圳市科技创新的技术优势以及新区先天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探索出一条超越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现代湾区城市发展的新路径,正逐步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美丽中国”城区典范。

2016年4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共同主办,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和深圳市大鹏新区管委会共同承办,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一届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将在大鹏新区中广核大学召开。

策会将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遇、新挑战”主题,就“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与制度创新”、“湾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路径与模式”、“湾区城市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保护、培育生态文化”、“提升湾区城市公众生态文明水平”等话题,从国家战略及政策、理论建议、实践操作等多个维度,通过主题演讲、发布“我国重点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绿皮书”、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从制度体系建设、环境综合治理、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培育生态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路径。

多项创新举措并进 创建国家海洋文明示范区

海洋是大鹏半岛最大的资源优势。大鹏新区作为深圳仅有的不考核GDP的区,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土地占全区面积的73.5%,自然海岸线保有率70.6%,近岸海域水质一类水质达85%,二类水质达100%,海洋生物4000余种……这里是深圳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河流海域水质及空气质量上佳的区域,被誉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而在这丰厚的蓝色“家底”背后,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

2005年至今,大鹏半岛一直实施政府生态补偿制度。截至2013年,深圳市已经累计支付补偿9.76亿元,有效地提高了原村民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对控制当地的无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摸清大鹏半岛生态资源的“家底”,早在2014年,大鹏新区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全国率先试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2015年,大鹏新区编制的《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在实施的34项改革任务中,16项属全国先行先试;制定的“美丽大鹏”专项行动计划中,首批启动236项重点项目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指标直接对标国家示范区标准。同年,新区在全国率先筹建集生态环保、水务、林业、规划土地、海洋渔业等行政执法职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构建对生态环境和国土空间资源统一保护管理的体制机制。

未来,大鹏新区还计划探索建立海洋生态文明考核机制,试行官员离任海洋生态资产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海洋生态资产清单和管理数据库,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探索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和损害赔偿制度;增强海洋环境信息公开,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公告制度、海洋环境决策听证会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海洋环境损坏评估制度;建立强制的企业海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咨询、听证制度,并鼓励发展民间环保组织。

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大鹏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果显著,每年投入巨资加快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解决污水直排入海污染海洋环境的问题,并创新开展较场尾、杨梅坑等重点片区整治。值得一提的是,自新区成立以来,投入近3亿元对近岸海域污水管网进行建设,支管网建设,在22个片区同步进行,4个污水处理厂、站投入运营。污水处理率由2014年底的51.9%,至2015年10月底提升到75%,预计2016年可达到90%的标准值,2017年将达95%以上。

2015年12月15日,大鹏新区申报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国家批准。这是大鹏新区继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示范区,标志着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从此进入海陆统筹全面发展的全新时代。

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布局 实现保护中的经济腾飞

倚靠丰富的海洋资源,如何打好“海洋牌”,创造蓝海经济新增长点是大鹏新区一直以来的发展核心。近年来,大鹏新区紧抓“东进战略”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布局,着力打造大型海洋企业总部聚集地,积极培育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洋电子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游轮游艇等产业,在生态保护中实现海洋经济的腾飞。

目前,大鹏新区海洋产业主要涵盖传统渔业、游轮游艇、海洋生物、海滨海旅等方面。统计显示,新区2012年、2013年、2014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3.5亿元、131.7亿元、138.4亿元,总产值分别是283亿元、286亿元、307亿元。

在海洋生物产业方面,成立于2009年10月的海洋生物产业园是国家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配套中试用地约30亩。重点发展以海洋生物产业园为支撑平台的创客空间、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海洋水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海洋环境生态修复及海洋生物能源开发等。目前,入园企业超过20家,引进院士、海洋生物类外籍专家以及博士以上专业人才近70人,2014年已实现总产值2.2亿元。2016年,新区将推进海洋产业加快发展,完成海洋生物产业园5栋建筑改造,完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二期建设,提升园区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游轮游艇产业方面,大鹏新区以浪骑游艇会、七星湾游艇会和“基地航校”为依托,着力推进大鹏国际游艇帆船展示交易基地建设,并成功促使国际游艇及设备展览会落户大鹏七星湾,同时,积极推动航海学校建设成为游轮游艇驾驶、设计维修等领域的游轮游艇培训学院,加快游艇、帆船及相关产业发展。2016年1月,大鹏新区管委会与深圳前海国际船艇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依托大鹏新区天然海洋资源,签订了“国际游艇交易运行运营总部”和“国际化游艇产业管理总部基地”的框架合作协议,推动大鹏新区产业升级和发展,发挥前海船交所平台功能和产业集聚效应,将共同着手引入行业龙头、兴建公共游艇码头、游艇“自由行”等系列动作。

为弥补大鹏新区在海洋教育科研及教育机构方面的“短板”,2015年10月,新区与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在大鹏新区合作建设的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已经挂牌成立。2016年4月,大鹏新区又与南方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筹建南方科技大学海洋学院和深圳生物科学研究院,并推动其落户大鹏,以期提升大鹏新区在节能与新能源领域及海洋高端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南方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共同加快推进大鹏新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培育海洋文化品牌 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区

近年来,大鹏新区旅游文化业蓬勃发展,成功打造了国际户外嘉年华、“中国杯”帆船赛等一批高端体育赛事,创建了较场尾、玫瑰小镇、艺象iD TOWN国际艺术区等一批旅游文化品牌区,并创新打造了“潜爱大鹏”珊瑚保育活动品牌,年接待游客量近千万人次,率先成为“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

素有深圳“鼓浪屿”之称的较场尾,紧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是大鹏半岛仅有的保存完好、且紧靠海岸线的原始村庄,风景秀美。然而,曾经这里因脏乱差屡遭游客投诉。近年来,大鹏新区着力较场尾综合整治,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通过铺设排污管网、改造包括娱乐广场、美食街、酒吧、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同时对标识系统、银滩路、海岸线景观和沙滩整治提升等进行改造提升,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较场尾共有350余栋由传统民宅装饰而成的民宿客栈,或中式、或日韩,融合田园、古典或现代等风格的民宿群与周边环境有如天成,已成为大鹏新区以及深圳东部旅游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近5年年均接待游客逾15万人次。

连续三年开展的“潜爱大鹏”珊瑚保育活动则是大鹏新区海洋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是国内首个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珊瑚保育公益项目。项目通过宣传,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珊瑚礁生态保护,利用人工造礁、投放人工珊瑚苗等手段,加快海底珊瑚礁再生和促进鱼类回归,加速海洋生态修复,改善海底生态环境。活动推行至今,通过下水回访,发现人工种植的珊瑚苗不仅存活良好,所在海域的海洋生物密度和多样性也得到明显提升。

2014年,“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正式成立。目前在册义工超过千人,核心潜水员超过200人,义工来自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2015年,“潜爱大鹏”还与深圳市国际交流基金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于7月随基金会主席王石参加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办的“亚太城市高峰会”,将“潜爱大鹏”的环保理念带向了世界舞台。

未来,大鹏新区计划以大鹏半岛与惠州、香港交接海域海岛为基础,推动将大鹏湾、大亚湾相关海域、毗邻陆域打造为国家海洋公园,建立一整套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技术及管理服务体系,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化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美丽海湾专家库,为海洋公园建设提供坚实的核心技术力量。

到2020年,大鹏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主要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海洋管理和资源利用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突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发达,海洋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到2025年,将形成“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海洋环境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并举,生态适宜型海洋产业体系全面建立,海洋生态文化繁荣,海洋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