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1日讯 记者佘颖 亢舒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国足球协会)、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编制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近日发布,提出到2030年,足球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亚洲一流,国家男足跻身亚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强队行列,体育大国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发展的总体思路中,《规划》提出,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足球发展路子,努力实现“足球崛起梦、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在战略定位上,要把振兴和发展足球,看做“全民健身的重要事业”“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发展目标上,《规划》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近期目标(2016—2020年):努力实现中国足球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的发展目标;中期目标(2021—2030年):奋力实现中国足球动力更足、活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跻身世界强队的发展目标;远期目标(2031—2050年):全力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目标,中国足球实现全面发展,共圆中华儿女的足球梦想,为世界足球运动作出应有贡献。
基于此,中国足球从今年起的未来35年里,将能够一改过去政策没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折返跑”问题,并有望以此为节点,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政策保障。
足球队员的黄金年龄通常在25岁左右,也就是说,目前10岁左右的青少年将是实现目标的主力。为此,《规划》提出大幅增加青少年足球参与规模。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发展足球社团,培养足球兴趣,开展足球竞赛活动,不断培育足球爱好者和足球人才。增强学生、家长对足球的认同感,支持学生课余、校外参加足球活动。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导向,构建多渠道、多形式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不断增加足球人才后备力量。到2020年,全国特色足球学校达到2万所,中小学生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人数超过3000万人。
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我国将实施“十三五”校园足球普及行动,深化足球教学改革,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制定校园足球教学训练指南,开发校园足球网络课程并免费开放。将校园足球骨干教师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对5万名专兼职足球师资进行培训。建立健全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实施全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制度。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支持建设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县。
同时,还将实施“十三五”专业化人才培养计划,提高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招收足球专项学生的比重,鼓励吸引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足球方向,依托具备条件的本科院校设立足球学院,积极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足球专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足球培训机构。加快培养足球职业教练员和社区足球指导员,轮训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1万人次。健全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注册裁判员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目前,我国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球迷人数过亿。校园足球初步普及,联赛体系逐渐形成,每年比赛超过10万场。社会足球初具氛围,各级足协、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足球活动,每年举办2万余场业余足球比赛。职业足球稳步发展,职业俱乐部达到52个,已初步建立起中超、中甲、中乙为主体的职业联赛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