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博山区的中郝峪村地处山脚下,森林覆盖率达96%。虽然中郝峪村坐拥青山绿水,但全村拥有的耕地并不多,山地又瘠薄,前些年村民收入一直上不去。对此,当地从生态资源优势入手,实行村民入股、单体承包经营,发展休闲、度假、养生的农家旅游。截至目前,中郝峪村年接待游客10万人,营业额14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3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5万元,较10年前增长了12倍。
博山区位于鲁中山区,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近3年来,博山区共实施省市专项扶贫开发项目41项、太河水源地生态产业项目85项,助推5.2万人口‘绿色’脱贫。”博山区委书记许冰说。
博山区上瓦泉村地处山东省重点饮用水保护地太河水库上游,辖区山体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由于无工业企业,5年前村集体无半点收入。“那时是守着好山好水过穷日子。”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说,自上级扶贫项目落户后,村里修了20多公里山路,建成101个有机富硒草莓棚,产品供不应求。眼下,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
村民王金山一家,穷底子加上治病,家里一度欠下十几万元的债务。如今,他被安排在草莓基地工作。“月工资2400多元,老婆和孩子也有活干,欠的债总算快还上了。”说起这几年的变化,王金山一脸感激。
为了给贫穷镇、村的生态高效农业注入活水,近年来,博山区积极引进资本,建成了万亩猕猴桃和富硒农产品等示范基地及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引进和发展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起山东豆禾、山东上园、舜丰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据淄博桔梗产业协会会长王建军介绍,博山区出口的桔梗产品年出口额3000多万美元,成为地区生态产业带动农户致富的典型产业。
如今,生态休闲游、农村体验游、农业观光游、民俗文化游4个农业旅游品牌已经在博山区和淄博市叫响。博山区每年都举办猕猴桃、草莓、蓝莓采摘节,年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