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车四方股份:
从“追赶”到“领跑”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窦 新

2007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然而不到10年,中国高铁就以最快的运营速度、最长的运营里程和最全面的技术领跑全球,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日前,记者走进中国高铁列车核心研制企业——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探寻中国高铁的创新之道。

早在2004年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之初,中车四方股份就明确了“以我为主”的策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把握创新的主动权。他们提出“1比7”的投资理念,即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套投入7元资金进行自主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006年,当第一列国产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动车组问世时,中车四方股份不仅完成所有原始图纸、资料和技术标准的消化吸收,还针对中国铁路运营环境,完成110项优化设计,解决了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难题。

与此同时,中车四方股份快速搭建动车组设计、制造、产品三大技术平台,加速培育自主化能力。在成功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后,快速开展自主提升,成功下线了国内首列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动车组、首列长编动车组,以及世界首列卧铺动车组。

2010年,中车四方股份历经近两年的攻关,完成业内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科学试验研究,突破了动车组系统集成、头型、铝合金车体、高速转向架、减震降噪、牵引制动等九大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快、设计时速380公里的CRH380A动车组。CRH380A如今担当中国高铁运营主力,累计安全运行超过5亿公里,各项技术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驱动,创新引领”,中车四方股份加大创新投入,建成了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研发试验平台,在高铁领域搭建了世界领先的19个仿真平台和17个试验验证平台;同时打造高铁“人才硅谷”,汇聚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为动车组技术创新提供强劲支撑。

“这种创新体系打破了部门、行业、院校、企业的壁垒,使我们可以把国内的创新资源整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创新的风险与成本,又提高了创新效率。”中车四方股份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丁叁叁说。CRH380A的研制,汇集了国内50余家企业、30余家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同参与。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代表。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机遇,中车四方股份以“技术+市场”双驱动,引领高端装备大跨步加速“出海”。

与此同时,中车四方股份将创新的触觉伸向海外,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发力打造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近年来相继成立“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为高铁出海蓄势。

“未来我们将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持续的科技创新,培育满足全球竞争需求的新优势。”丁叁叁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