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3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力之城”寻找新动力
——老工业基地湖南株洲转型发展探索
本报记者 刘 麟

有着“中国动力之城”称号的湖南省株洲市是个老工业基地,曾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史上180多个“第一”。但传统重化工业偏重,也让这座工业城市空气污染较为严重。为此,株洲狠下决心,在两年内关停重化工企业100多家,影响产值200多亿元。2012年,株洲的规模工业总量在全省一度下滑到第六位,增速排位则更为靠后。

如何为这座失速的城市找回“动力”?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介绍说,近年来,株洲大力推进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增长方式和发展目的四大转型,建设“中国动力谷”和“湖南东大门”两个重要增长极,将传统产业包装成大项目转型升级,实现优势产业稳增长。经过这场转型升级“考验”,株洲交出了一份“成绩单”:2015年完成项目投资218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分别增长9.5%、18.7%、12.1%。

再创发展新动能

株洲的优势产业大多与动力相关: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生产基地,从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占到全国40%的市场份额;这里通用航空研究全国领先,产生了全国自产民用飞机第一张生产许可证;这里还有北汽项目、时代电动汽车等。天上飞的、轨道上跑的、道路上行驶的三大动力产业,都在株洲布局,且在全国甚至全球占有重要位置。

因此,建设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城,建设全国通用航空生产基地和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成了株洲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为此,两年前,株洲市首次提出建设“中国动力谷”的概念,整合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三大动力产业,构筑起一个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形成一个涵盖研发、整机制造与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中国动力谷”建设正式启动,株洲市打响了产业振兴、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三大动力产业的聚合效应开始集中释放。

株洲电力机车产业从单一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产品+服务+投资+技术”,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7%,位居第一。2015年,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已经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2家,配套中小微企业达100多家。

2015年12月份,随着北汽株洲二工厂启动建设,北汽株洲分公司朝年产50万辆汽车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目前,株洲汽车产业已聚集160多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2015年6月,株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株洲通用机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通用机场建设已被列入市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家企业正就入驻株洲航空产业园进行洽谈。

(上接第一版)除了三大动力产业,同样属于传统产业的服饰、陶瓷产业也奋起直追,株洲芦淞服饰物流中心正式竣工,去年服饰销售额超过400亿元;醴陵陶瓷产业逆势上扬,近700家陶瓷企业的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株洲市的汽车、航空、服饰、陶瓷产业也正在形成千亿元产业集群。

项目攻坚促发展

株洲市市长毛腾飞说,株洲每年持续搞“项目建设年”“项目攻坚年”,项目是株洲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

去年,株洲开工建设了轨道交通城、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城铁株洲站城市综合体、龙母河水利综合开发、新马汽车博览园等5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中国自主可控计算机、北汽二工厂等11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中车株机整体扩容、旗滨玻璃生产扩能等65个项目竣工投产或建成使用。

株洲还以大项目为牵引,策划包装并推进实施了“422”工程:实施40个重大项目、200个重点项目,完成2000亿元以上投资。“422”工程,使株洲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跨越2000亿元台阶,达到2181亿元,同比增长18.7%。今年3月1日,株洲市委、市政府再次吹响“项目攻坚”的号角,动员全市在“422”工程基础上,今年强力实施“3325”工程:围绕30大项目,全力推进300个重点项目带动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做稳增长的“火车头”。

2015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全市首个过千亿元的产业正式诞生,这是株洲市将传统产业以项目制为抓手转型升级成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

多元融资活水来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血液,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株洲项目建设的大量资金从哪里来?

贺安杰介绍说,“株洲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打出了一套投融资组合拳。我们坚持以项目促投资,以好项目、大项目吸引投资。建立政府项目政策补偿平衡机制,把基础设施项目与优势产业项目打捆包装成片区整体开发项目,有效解决了一些公益性项目贷款难的问题”。

株洲积极归集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资。株洲先后设立5.3亿元产业基金和6亿元偿债准备金。产业基金主要用于贷款贴息、信贷及担保风险补偿、以奖代补和项目补助;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到期债务风险防范。以此为依托,株洲与银行合作设立了总规模达85亿元的专项基金,撬动金融机构融资和社会投资650亿元,形成了“财政资金—股权基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逐级放大的投入模式。

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株洲通过债券融资、上市融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去年通过资本市场完成新增直接融资246.26亿元,增长29%,新增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66.7%。

同时,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由于株洲市创新了政银企合作模式,有效解决了项目融资中的抵押物、资本金、还本付息等问题,创新建立了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四方风险分担机制,18家省级银行机构与株洲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市63个重点项目获得18家银行融资授信469.3亿元,落实到位240.5亿元。

投融资“组合拳”为“动力之城”的稳增长增添了新动力,使株洲有了开启创新发展大门的“金钥匙”。去年,“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在株洲开园;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在株洲投产,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储能式低地板有轨电车在株洲诞生。2015年,株洲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66亿元,同比增长17.7%;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11.2%。去年,株洲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的排名,由上年的40位跃升至28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