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博鳌亚洲论坛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携手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嘉宾热议亚洲区域合作

本报记者 杨忠阳

亚洲是当前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出多样性。如何引领亚洲新潮流,构建命运共同体,使更多亚洲人民从中受益?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区域合作组织圆桌会议上,嘉宾们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推进深层次对话与合作

“当前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利益交融,休戚与共,没有哪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独谋发展或独善其身,共同发展和联合图强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区域化、一体化已逐渐成为主导性的趋势。”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说,当前欧洲一体化已走在世界前列,北美、拉美、非洲也在纷纷跟进,尽管亚洲也有很多次区域合作组织,但到目前为止,泛亚合作还只是一个学术概念,需要下决心大力推进。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杨厚兰认为,随着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区域中的国家更多地选择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这本身就体现了命运共同体所代表的包容、互动和一体化特征。在她看来,共赢、和平、繁荣,是整个亚洲发展的大趋势,当前亚洲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推进深层次对话与合作,不仅是人心所向,也是各组织共同的目标。

区域合作是完善地区治理,助力亚洲崛起的重要手段。“目前亚洲的合作有两大框架,一是次区域的,包括东盟、‘东盟+3’、‘东盟+1’等;另外就是次区域之间以及跨区域之间的合作,比如亚欧会议。”泰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林家礼认为,亚洲的合作还有必要深化,“不能因为我们存在差异,包括历史的差异,制度的差异,之前的交流非常松散,就没有可能成立这样一个泛亚的合作机制,而是要勇于探索各种可能性来推动合作”。

机制建设是区域合作保障

林家礼表示,如果我们能够非常大胆地提出一些倡议来弥合分歧,就有可能共同建立一些非常务实的合作机制。比如,通过亚洲合作对话,然后就有了“一带一路”,然后就有了亚投行。事实上,通过这样的机制,就把亚洲的各国联系在了一起。

“机制建设是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刘振民表示,当前亚洲应该探讨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各类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不同机制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同时要保持开放、包容,形成功能完备、分工合理、相辅相成、务实高效的区域合作机制架构。

推动亚洲区域合作,中国和印度是关键。“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两个古老的文明,需要建立新的模式,向世界证明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主席苏丁德拉·库尔卡尼认为,当前亚洲一体化程度最低的区域是南亚,亟待加强彼此之间的深度合作。

在互动与包容中共同发展

“亚洲现在已有100多个各种对话机制或者组织,有这么多的机制或组织一方面说明了亚洲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亚洲在迈向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还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卞晓春说。

怎么办?发展仍然是解决亚洲地区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一个关键。“亚洲国家应该通过搭建区域合作的平台,在改革创新,城镇化、工业化减贫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强互相借鉴学习,推进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刘振民表示,只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推动各类贸易安排和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协调推进,才能构建一个开放、融合、均衡的亚洲经济格局。

贸易和投资对于亚洲一体化和新亚洲的崛起尤其重要。印度工商会联合会中国区执行董事阿都尔认为,亚洲各国和各经济体之间的投资,是亚洲的未来,也是21世纪的基石,因为投资真正能够把不同国家的利益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整合在一起。比如,到中国投资,投资人肯定关注自己的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在印度即便不考虑政治的动态,经济本身就能够把我们聚集在一起,而这正是能够实现繁荣和包容性增长的基础”。

“当前亚洲地区各类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风险与挑战依然突出,在世界经济长期低速增长,金融风险有所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亚洲国家推进改革,抵御风险,实现增长面临新的压力。”刘振民表示,但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亚洲的主旋律,也是各国共同利益和民心所在,亚洲国家要从各自发展的互补性当中,不断挖掘合作动力,抱团取暖,携手共进,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实现亚洲新崛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