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农历春分,我国大部分地区桃红柳绿、莺飞草长,又是一年好春景。走在田间,沃野尽欢歌。农民们忙着平田整地、测土配肥、育苗播种,田畴春意盎然。从微信“朋友圈”寻觅各地消息,也频频收获蓝天白云春水嫩芽的欣喜……不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这些春季美景都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其底色就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把握和探索实践。
灿烂的阳光让各地的绿色发展越发生动。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义务植树基地,挖坑、扶苗、填土、浇水,来自不同行业的300多人种下了千余株樱花苗和桂花苗。在江西省九江市,多家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建设,当地积极实施净水行动,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50公里,江河湖泊水质维持在二类至三类。在安徽省沿江城市,黄灿灿的油菜花或在山坡流泻,或呈梯田层叠,或沿江边蔓延……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使绿色成为发展的本色,才能实现永续发展。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携手为美丽中国增添一抹绿色。
在城市,各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动。不少地方大力打造精品生态公园、建设城市绿化景观、实施生态文化工程,依托生态促旅游、依托生态惠民生、依托生态强工业、依托生态活农业,迎接绿色发展的春天。
在农村,美丽乡村有“颜值”。各地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模式,积极发展民俗民宿和观光采摘等特色项目,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过去的一年里,从堪称“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的实施,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的出台;从中央的铁腕治污,到各地积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一系列行动体现了上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留住“绿水青山”的决心。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春天里,人们更加坚定——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福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之以恒,才能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