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16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
从供给侧入手推动农业改革
本报记者 敖 蓉
近日,王志刚代表(左二)、李成贵委员(左三)和霍学喜委员(左四)来到中国经济网,畅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期望。 本报记者 敖 蓉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为此,“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中经两会之夜”特别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讨论了如何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过去我国农业发展更多关注的是生产环节,例如,产量的高低、品种的选育等。王志刚代表认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关注的重点发生了变化,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农业生产提出要求,比如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口味变化、健康需求、兴趣爱好、饮食习惯等等。这就要求农业生产不仅解决吃饱的问题,更要满足人们的中高端饮食需求。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李成贵委员说:“我们的农产品供求出现一种失衡,一方面进口很多农产品,特别是需要进口大量的大豆;另一方面有些农产品出现了过剩,比如玉米,目前玉米的库存在3亿吨左右,一年的需求约为2亿吨多一点。这就导致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由此可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倒逼出来的。

近年来,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高涨,导致绝大多数国内农产品价格都高于进口价格。霍学喜委员说,价格问题也是推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原因。要调整农产品供需、价格等方面出现的不平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重大。王志刚代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还要着眼于未来,这就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规划。”

李成贵委员说:“如今,我们玉米产量持续提高,而且还进口了一些替代品,造成了玉米库存较大。与此同时,我国的大豆产量持续下滑,需要大量进口。因此需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大豆的科研,提高种植大豆的收益。”

除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必须立足于一系列的创新才能实现。霍学喜委员说,第一要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第二要围绕农业产业链进行集成创新,要加快创新农业商业模式;第三,要建立起调控有度、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