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既需要利当前、惠长远的实招,也需要呵护和激发发展信心。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提振经济发展信心等话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形势严峻但趋势向好
“虽然形势比较严峻,但是发展趋势向好,我们没有理由没有信心,我们更需要积极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他表示,今年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有了积极的应对举措;其次,转方式、调结构已经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新的动力正在持续形成;第三,我国就业形势非常好,居民收入也持续增加,而且,单位产值的能耗、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一增一减,传递出积极的经济信号。“同时,我们应对困难的能力也已经大大提升。”傅成玉委员说,目前中国企业的能力跟以前比提高了很多。所以在企业家眼里,如今看到的不仅是困难和挑战,更是机遇、希望和信心。
傅成玉委员表示,国有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国企需要发力,这个力源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不进行结构调整,就很难把原来的不良资产盘活、把增量资产做优。他说,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不仅仅是投资、研发能力和人才,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因为什么样的机制就能培养什么样的人。
企业“走出去”空间很大
提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卢志强认为,这有助于参与全球的资源配置,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和规模的必然选择和趋势。“我们是中国的企业,在异国他乡做得越好越成功,国际市场和国际消费者对中国的认知度就越高”。
他说,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支持“走出去”的优惠政策,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风起云涌,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正反两方面的案例都有,确实应该认真总结。卢志强委员结合自己企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走出去”的一些建议。一方面,企业到国外投资要深度知情和融合,“很多企业不了解对方国家、社会、法律的基本形态,就盲目进入,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走出去”的企业不能忽视品牌、服务模式和产品的打造。“不能说你在国外投了一两个项目、买了一两个企业,就可以称其为国际化了”。
民营经济迎来发展春天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的民营企业完全有能力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表示,在民营企业家眼中,从来就没有过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就是在不断攻坚克难、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家要勇于担当,发挥更大作用。
孙荫环委员表示,发展民营经济一要推动创新发展。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向市场要效益;二要推动协调发展。主动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以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并在社会发展中获取新的动力;三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四要推动开放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五要推动共享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从事公益慈善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给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首先,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将激发市场活力,如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其次,中央提出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将使中国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美观度和体验度,满足中国的消费者。第三,绿色发展机遇。绿色发展应该是国之所望、民之所盼,是我们国家未来经济的必然趋势,发展空间广阔。
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它与制造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到GDP比重的70%左右,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又占服务业的70%。
“在我国,经估算,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这与我们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是不相适应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例如,我国有大量的生产企业、物流公司、卡车、卡车司机、物流园,但大都处于无序的分散状态,都是信息“孤岛”。所以我国的物流成本很高,大概占生产成本的30%至40%,而发达国家只有10%至15%,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徐冠巨委员呼吁,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在面向消费端的服务业搞得红红火火,“互联网+”热潮席卷大江南北,但是相对于生产端的服务业还是冷冷清清的。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全面发展,重塑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这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带来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