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16全国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尤需“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这四个字,对工业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的河南意义重大,引发了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的热议。

当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状况,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工匠精神。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感慨,要培养出人才,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有包容失败的体制因素,高校应该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总工艺美术师吴元全表示,工匠精神除了精益求精,更要求产品要有个性化,要做到“人无我有”而非千篇一律。吴元全代表说,玉雕行业是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玉文化历史传承的行业,每一件玉器作品都是一个创作,要有新颖的地方、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锐气,需要创新。

一名21岁的“90后”电焊工,让中国技术工人的名字第一次铭刻在职业技能界奥林匹克赛事的丰碑上。他叫裴先锋,是中国石油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电焊技师。而他的愿望很朴素:“当最优秀的工人!”来自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对这个故事几乎都有所耳闻。不少代表表示,裴先锋正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落实创新发展战略的今天,这样的工匠应再多一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李伟表示,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受到热捧,但不少传统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传统产业坚守,也需要有工匠精神,要耐得住寂寞,把传统产业做精做细,最终做优做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