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行进至2016年的春天,我们有理由站得更高。
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会点上审视今天的中国,站在世界格局演进中把脉今天的中国经济,才能看清这个人口规模超过13亿、经济规模接近11万亿美元的大块头,才能理解和把握这个巨大体量的深刻转变。
站得更高,我们被中国的自信感染,被世界的期待打动。站得更高,我们还看见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和鸣的春潮滚滚而来,汇聚成雄浑澎湃的中国交响新乐章。
春之希望,孕育自肥沃的土壤。
我们带着“十二五”的圆满收官昂首挺胸而来。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8%,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20%以上,综合国力稳居世界第一阵营,可谓“风景这边更好”。
在过去五年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和艰难复苏中,与世界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中国经济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的确,中国经济增幅较以前有所放缓。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25年来的首次“破七”。冷静分析,“破七”不是失速,更不会阻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对照已经完成增长阶段转换的经济体,这样的增速回落是正常的,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过度悲观容易导致狭隘和偏颇的结论。相较其他主要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速的领跑者地位依然不容置疑,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这是在很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6.9%的增速对应的经济增量超过了5000亿美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9.8%,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是动力源而不是风险源。另一个佐证,是国外主流媒体对即将召开的中国两会的关注,不约而同地聚焦在经济领域。中国将设定怎样的增长目标?中国政府如何推动经济改革?外媒的共同关注,恰好是中国经济世界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最好注脚。
更不应该被忽视的,是增速放缓中考验出来的“含金量”。2015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1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跑赢GDP,消费增速自1999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增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了60%左右,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继续加大,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无视这些经济结构转变的积极信号,无视中国对经济转型的认识不断加深的事实,就无法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的走势和方向。
短短的五年,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正视这五年的辉煌成就,理解这五年的十足成色,就会清晰地感受到巨大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找到未来中国发展的信心之源和潜力之源。
当“十三五”开局之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的坐标汇合在2016年,当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任务落在肩头,中国经济面临的历史任务空前重大,中国经济应对的挑战和机遇空前巨大。
有质量讲效益的增长,才能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顺畅转换。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自动发生。这篇大文章的谋篇布局需要着眼大格局大视野,要确定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目标的全新发展理念,也需要风云变幻下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对顶层设计的要求之高,同样前所未有。
今年的全国两会需要面对的,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需要给予明确解答的,是中国经济成长中的烦恼。需要遵循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春风至,万物生。全面深化改革依然是催生经济活力的动力源泉。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的推出,已经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大量制度红利。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愈加攻坚克难地啃硬骨头。推进触及深层次社会关系和利益调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一场不容回避的攻坚战。以改革的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由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跃升,给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必将带来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福祉的双赢。
春光新,人需勤。创新引领不仅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更成为主动追求精彩人生的“创一代”的社会新风尚。一边是对创业者准入限制、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技术支撑等瓶颈问题的定向突破,一边是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的激情,创业梦与中国梦热情牵手,带来的是一组有说服力的数据:2015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达到了1479.8万户,比2014年增长了14.5%;其中“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最为抢眼,2015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24万户,比上年增长63.9%。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充满活力和愈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春百色,绿最美。一场全方位的绿色变革引发了全社会的认同,也已成为神州大地上的火热实践。资源环境是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紧迫问题,这块最短的短板要补上,这个最紧的约束要扎紧。赏心悦目的绿水青山,就是装满幸福感的金山银山。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场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的深刻变革已经吹响了冲锋号,引领着中国巨轮乘风破浪,书写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