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困扰河南焦作市民10余年的山阳区龙源湖公园东北角养殖场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查封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内56家无证照、无环保设施的煤场……通过综合督查、环保约谈,各地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推动了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建立环保督察机制,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的部署。新年伊始,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这是我国首次在省级层面开展环保督察,也是将此前环保督查经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运用。
2015年3月,在廊坊市环保综合督查情况反馈会上,首次出现了党委“一把手”的身影: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出席会议并表态;随后,江西省副省长、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昭通市委书记范华平先后出现在各市的综合督查情况反馈会上。
2015年10月,环保部公开发布东北环保督查中心对大连市环保综合督查的相关报告,直接点出大连市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方面存在不足。随后,贵州省黔东南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川省内江市的综合督查报告全文向社会公开。
不论是地方环保综合督查情况反馈会上出席的地方领导级别逐渐升格,还是公开发布督查报告点出地方党委、政府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2015年以来,环保督查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部署和要求,不仅督政府更督党委,推动地方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如果说综合督查是为地方政府发展与保护工作“把脉会诊”,那么公开约谈就是让地方党政一把手“红脸出汗”。
2015年以来,环保约谈的节奏明显加快。长春、沧州、临沂、承德、驻马店、保定、吕梁、资阳、无锡、马鞍山、郑州等十几个城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被约谈。
“压力很大”“感到羞愧”“强烈震动”,在约谈的巨大政治与舆论双重压力之下,地方“一把手”纷纷表态要把环保工作做好。
随着区域限批、挂牌督办等硬性措施的跟进,约谈效果逐步得到释放。加强环境治理,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监管力度……通过环保约谈,一大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环保督察,让地方政府对履行环境责任有了深刻的警醒。与此同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约束了地方政府领导的盲目决策、随意决策。“绿色GDP”核算2.0研究项目重启,核算环境成本,全面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环境代价”;核算环境容量,摸清环境承载能力;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生态绩效;研究经济绿色转型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要求,今明两年先在部分省份开展试点,通过试点逐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和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从2018年开始,将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上下同欲者胜,与民同利者兴。伴随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改革蓝图具体化为路线图和施工图,全社会参与的大环保格局正在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