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中草药味把人引向一幢红色的两层小楼,大门口“杜氏中医门诊”的牌匾毫不声张,干净简朴的院落里洒满阳光。这就是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872号杜青霖家老少21口人行医和居住的“大宅门”。
“我们5个兄弟姊妹,受到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杜青霖说,为凝心聚力传承发展祖辈的中医事业,杜家兄妹5人“成家不分家”,分别承担了接诊、司药、煎药、药材炮制、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全家拧成了一股绳。
“诊所不是企业,但管理一个家庭同样需要大学问。”杜氏一家人讨论制定了《杜氏中医管理规范》,印制成册,人手一本。《管理规范》上,门诊工作、财务管理、卫生管理等均形成制度条例,并规定了检查评比办法和奖罚规定。形成制度定期开会交流工作,把生活和工作中的意见与分歧摊到桌面上,有话直接说,是非众人议。这个做法他们已坚持了10年。
“光有制度不够,最重要的是让人心服。”良好家风是杜家的核心纽带。杜青霖妻子郝青回忆说:“早些年,奶奶生病卧床,大小便失禁,都是婆婆守护在床前,日夜精心照料,擦屎端尿,洗衣喂药。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杜家,婆媳、姑嫂相处得胜似母女、亲姊妹。
坚守医德是杜氏大家庭的行为准则。为确保药品优质、有效,药材正宗产地在哪里,他们采购药品的脚步就到哪里。在药材加工炮制方面,他们更是严格得近乎苛刻。杜青霖说:“有次从亳州采集的熟地黄味道不正宗,我就让他们全部退回去了。中医讲究适度,多少药就要起多少作用,一克也不能马虎。”
严谨成为杜氏的行医风格,每年都会有1000多位患者慕名而来。“那个药一天吃三次,别忘了。”“你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吃饭期间,杜青霖也会不停地接到患者的电话。
主动上门给行动不便的人送医送药,给贫困患者赠药送物……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常事。2011年春,杜氏中医第三代传人杜丹枫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配型成功,成为焦作市第1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杜丹枫说:“我们只是奉献自己的爱心,但对病人来说,这是救了一条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