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兴年把水卡往装在地里的智能水表上一刷,水就沿着管道依次喷出。邹兴年是云南省陆良县中坝村种菜大户,他告诉记者:“原来用水不交钱,但要用车拉水上山,用1立方米水需要花费10元到13元。水改后田间水利工程建好了,我又在菜地建了喷灌设施。这段时间我用了3张卡,按每张卡100元能用600立方米水来算,最少省了1万多元钱。”
邹兴年种了70多亩青花菜,还垫资铺设了喷灌管道、垫款帮农民买菜苗,带动周边很多农户种起了蔬菜。因灌溉有了保障,现在中坝村1年可以种三四季蔬菜,村民种菜的积极性很高。邹兴年说:“现在水渠修好了,要赶快让它发挥作用。”
“原来用水要从其他地方调水,每立方米4分钱很多农民都觉得不划算。现在每立方米水要6角钱,大家觉得也能接受,要用水只要用卡一刷就行了。”中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建国说。陆良县水务局党委书记王俊告诉记者:“以前水价低,无法保障水利设施管护人员的工资、工程的运行成本等,导致供水保障率很低,老百姓的缴费积极性受到影响。”
如今中坝村出现的这些变化,源于2014年6月陆良县开始的农田水利改革试点。当时,水利部将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创新建管机制列为全国农田水利改革试点项目,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要求,探索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新经验。
恨虎坝中型灌区被纳入水利改革全国试点后,陆良县围绕引入社会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营和管理这一核心目标,探索建立水权分配、水价形成、节水奖励、田间工程管护、社会资本和合作社参与等7项机制推进改革。恨虎坝中型灌区项目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和农民用水合作社按照7∶3的比例出资组建陆良大禹节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农田水利投资、建设、管理主体。大禹公司负责人介绍:“广大农民在管好、用好水利工程的同时,还共享投资管理红利。”
据悉,自恨虎坝中型灌区项目工程建设以来,吸引了包括社会投资646万元在内的总投资2712万元,新建泵站2座,铺设干支管道243公里,建设田间管网1111公里,配套建设田间计量设施472套和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施微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多亩。经测算,项目的建成使用,让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提高到0.85,亩均年节约用水45.24立方米,每年可节水45.6万立方米,亩均收入增加1777元。
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项目的建成使用,有效破解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供水有效保障和农民持续增收等预期目标,形成了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