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的新亮点
赵 震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结构转型和速度换挡期,劳动力供给、资源环境成本、技术追赶空间和外部市场需求等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一些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金融体系动荡幅度加大,风险加剧。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国区域经济却显示出勃勃生机。

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7.6%和7.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9和1.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7%,快于东部地区3.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的收入实际增长速度要高0.9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缩小。这说明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协同发展程度在不断提高。这为“十三五”时期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发展还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序实施,区域发展不平衡明显改善,区域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转变,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不断涌现。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备受国内外瞩目和认同。具体来讲当前区域经济还呈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大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提出“一带一路”“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战略,正在并将长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些重大战略不仅直接影响沿带、沿路、沿廊的省区市,而且间接影响广大的其他省区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极大地开拓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国际化视野,大幅度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意识和开放水平。

二是突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引领辐射作用。自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在金融、贸易、投资、通关等领域先行先试,已经形成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率先在长江沿线城市推广。另外,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青岛西海岸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一批重要的国家级新区,分布在东西部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目的是在这些点上通过集中政策资源和项目资金的投入,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区域经济增长极,发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注重对后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国家专门出台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方面的规划、意见和试点,继续加大对这些区域的财政投入,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区域存在的产业结构老化、下岗失业人员多、生态环境欠账大等突出问题。同时,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弱势地区的扶持,致力于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数据和亮点都表明,中国经济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很大。因此,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完成下一阶段的发展重任,一是重在协同。各地需真正在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上下功夫,摒弃以往各自为政、以我为主的思维惯性,加强“一盘棋”的考量,通过改革创新完善区域政策、消除发展症结,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全面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独特作用。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去干预市场,最主要的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空间开发有序的新格局。另一方面是积极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和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财力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捉襟见肘,需要加大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二是构建新的增长带和增长极。“十三五”时期,在区域发展战略上,要积极构建新的增长带和增长极,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的实施,培育区域发展新格局。首先,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产业转移、外贸拓展和金融合作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形成“东西双向、海陆联动”的开放格局。要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其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资源密集是京津冀的比较优势之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促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贯通产业链的创新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统一京津冀三地的生态环境规划、标准、检测、执法、评估和协调体系,建立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区域内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制度。再者,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开展全流域水环境和江河湖综合治理,科学有序开发岸线资源,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要加快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发挥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优势,引领带动广大内陆地区发展。要发挥长江经济带科技水平领先、产业体系完备的综合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活力,支撑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变、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三是需摆正心态。经济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顺势而为、科学发展。靠行政命令不行,靠大干快上也不行,必须有耐心、有定力,要作出可持续的制度安排,释放强劲的活力、持久的动力。此外,还需跳出经济搞经济,重视社会管理、生态环境、文化繁荣等软实力的提升,营造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环境氛围,全面打破阻碍协同发展的“制约”,在更大更优的空间格局内,实现中国经济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