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盘点“十二五”辉煌成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调整迎来重要转折点
本报记者 林火灿
图为游客在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参观(2015年12月15日摄)。近年来,贵州省坚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数据产业异军突起。 新华社记者 陶 亮摄
图为工人在重庆长安福特汽车现代化整车生产线上工作(2014年10月21日摄)。GDP增速连续3年保持10%以上的背后,是重庆推动转型升级和动力转换的知难而进、顺势而为。
新华社记者 刘 潺摄

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增速较上年放缓0.4个百分点,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更重要的是,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表明我国经济结构已迎来重要转折点。在“十二五”这个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稳增长的多重压力下,党中央、国务院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奋力迈向中高端,为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新起点——

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2015年的“双11”,天猫以912.17亿元的成绩再次刷新电商单日营收纪录。而在2011年,天猫“双11”的销售额仅为33.6亿元。“双11”销售额的迅猛增长,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提高到47%。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以及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信息消费等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文件,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到50.5%,比第二产业高10个百分点,超过“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服务业就业占比仍低于当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认为,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占比或达55%以上,就业比重可能达到50%,到2020年,服务业领域就业人员有望达到4亿人。

从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高于增加值比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服务业就业潜力仍然巨大,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服务业将会继续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增长进入到质的提升的阶段后,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制造业要想完成转型升级,都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支撑。为此,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其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后,有效推动着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均在70%以上,我国才刚刚超过50%。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更替优化,服务业将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产业升级态势明显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比2014年放缓了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3%,为多年来的首降。

尽管增加值增速放缓、盈利水平下降,但我国工业经济仍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加速发展,经济平稳运行的动力有序转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与消费相关的行业,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行业,目前均保持着较快增长的景气状态,而资源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却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从过去拼资源环境、劳动成本转向创新驱动。

“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要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实际增长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从企业效益看,尽管2015年工业企业效益形势严峻,但工业结构调整显现成效,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8.9%、消费品制造业增长7%。

在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下,其他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整体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研发经费超过500亿元的有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7个行业大类,对提高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节能降耗成效日趋显著。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单位产出能耗水平大幅下降。2011年至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4%,2015年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6%。

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孕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蓬勃发展,一些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孕育。

2015年,我国网上零售额为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32424亿元,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6349亿元,增长42.4%。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突出。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围绕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等8大重点领域,依托北京、上海、天津等14个产业基地,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如今,高技术服务业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增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发展,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透,百姓衣食住行各领域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服务不断涌现。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上网人数分别达到12.9亿户、6.5亿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49.7%、41.9%;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94.5部/百人、47.9%,分别比2010年提高30.1部/百人、13.6个百分点。

当前,生态旅游、休闲养老、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字穿戴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新模式,拓展了消费新渠道;创意设计、节能服务、远程诊断、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在线产业带等与制造业发展紧密融合的新业态,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支撑。

此外,高技术服务业已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其中,信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不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电子商务推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创新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为传统行业提供产品形象、结构工程、功能体验、智能互联、信息交互等综合集成服务,在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贡献日益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指出,与传统产业、传统企业相比,当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个头还小,但只要全面深化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好的环境,完全可以实现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