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书店,是人们共同的呼声,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实体书店无奈的困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和书籍购买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电商低价竞争和盗版书的恶意搅局,不少实体书店面临着生死困境。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实体书店的人文意义,人们一直有着高度共识。光大实体书店的愿望也一直未止步。正如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所言,实体书店的现状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要落实到全民阅读。
如果探究实体书店经营的最大成本,无外乎房租和人力,这也正是电商的优势所在,实体书店则一步步沦为网络电商的线下“体验店”。对此,众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共同的呼吁,用减免税收等政策杠杆来保护实体书店,给都市读书人留下精神空间。
然而,扶持手段仅仅是无奈的举措。光靠卖书几乎不可能盈利。要想走出实体书店的困局,还需要书店人自己的思维革命和模式创新。有时候导致我们进入窘境的,不仅仅是环境,还因为我们自身的习惯性思维束缚了想象力,使我们在窘境里越陷越深。
近一两年来,实体书店已有了复苏迹象。电商巨头、出版大鳄、文化名人纷纷涉足该领域,各自创办了富有不同特色的实体书店。有些书店走进人心,抓住了社会上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心理。更多的书店却是在简单地东施效颦,以为在书店里摆上大沙发、摆上咖啡杯,就实现了转型,殊不知人文关怀和文化味不是通过简单的摆设就能学来的。
譬如,最新落户苏州的诚品书店赚得了一致好评,甚至有读者不远千里,专程赶赴苏州逛书店。走进这个舞台布景般的空间,除了精品图书之外,建筑的设计美感、不定期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上百个设计师服饰和文创品牌均让人目不暇接、惊喜连连。此外,书店还会经常举办多种活动,包括展览、讲座、演出等。
留住实体书店,并不意味着留住所有的书店。丑陋的、一味守旧的实体书店必然被历史抛弃。未来的实体书店注定是个多元经营体、是一个精神家园,甚至会成为一个城市最著名的地标。书店的作用不应仅仅定位于卖书,也应定位于文化潮流的引领者,以及完整的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