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不是坐等就能够等来的,它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模式和出路。”近日,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2016全国千家实体书店发展大会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表示。时代已经变化,实体书店自身不得不“开眼看世界”,在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上积极创新。或许,“抱团”发展的方式能够带来些许启发。
共营线上线下
亚马逊开实体书店了!2015年11月3日,美国时间上午9:30,亚马逊第一家实体书店在美国西雅图正式对外营业。众多顾客几乎踏破门槛,以至于书店员工不得不限制客流量,在门外组织顾客排队等待。
而在世界其他地方,“亚马逊开设首家实体书店”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不少爱书人通过网络,第一时间领略到了这家书店的特色。放眼看去,店里销售的书籍多是读者评价较高、评分在4.5分以上的畅销书,简短的评价就标注在每本书下面的小卡片上。这种方式介绍了书籍特色,帮助读者作了筛选,而且把网上书店的互动方式和共享特性迁移到线下。
此外,书店中所有图书都没有标示价格,但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标签了解更多信息,并可享用线上线下同一的价格。如果你喜欢的书特别多,自己又不想拎回家,可以扫码后安排快递送达。
在某著名的网站上,实体书店体验者安德鲁·哈马达这样说道:“就观感而言,亚马逊的首家实体书店的确试图突破传统书店的刻板印象。店内宽敞明亮,不同于千篇一律的书脊朝向读者的形式。店内的商品书全是正面朝上,占空间,却能让人清爽,可以直接拿起心仪的那本书阅读,免去翻找之累。”
由于有海量销售数据支撑,亚马逊对读者兴趣的了解更加精准、商品配置更加合理。据悉,该书店架上的图书每周会进行三次更新,保证读者每次进店时都能看到新书,这是传统书店所不具备的优势。
无独有偶,国内知名的图书电商当当网也于2015年年末宣布,要在未来3年内开1000家实体书店。当当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并非借鉴亚马逊,当当网的实体书店模式会更丰富,既有MALL店和超市书店,也有直营店和加盟连锁店。此外,MALL店的业态也不只是图书,还会有文创产品、餐饮、场地出租等多模块的组合。
电商巨头纷纷涉足实体书店领域,是否意味着实体书店春天的来临?事实上,亚马逊开设实体书店,仍然将线下实体商店作为线上平台的延伸,通过提供消费体验、品牌展示,服务于线上销售。也许,亚马逊并不指望实体书店赚钱,它只负责充当“招牌”的角色,这与传统书店的生意有着本质不同。
整合上游下游
“出版企业与实体书店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没有出版的产品,实体书店就无法生存;而实体书店的退化也必将影响出版企业的发展。昊福文化探索的‘千家书店发展计划’正是代表了一条出版企业引领和服务于实体书店转型的路子。”昊福文化董事长福生对记者说。
实体书店与上游联袂发展并非孤例,此前凤凰出版和中信出版等集团都已作过不同的探索。目前,中信出版已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机场连锁书店——中信书店。数据显示,中信书店先后取得北京、杭州、深圳等19个城市机场书刊音像制品特许经营权,拥有74家机场直营书店,覆盖中国近1/3航空旅客流量,并在北京、深圳、大连等地拓展了10家城市店。
然而,图书销售只占中信书店收入来源的一半,另一半来自餐饮等副业和广告收入。中信书店目前的销售额已经数以亿计,却依然处于亏损阶段,只不过亏损比例逐年降低。
“光靠卖书是不可能盈利的。”中信出版总裁王斌认为这已成定论。中信书店希望构建出针对未来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提供文化服务的空间。这背后的逻辑,是城市里公共空间越来越少,而都市人群掌握着更多资讯、文化和思想,从而导致人们交流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旺盛。
与中信集团自己开办书店不同,昊福文化推出的“千家书店发展计划”选择与现有的实体书店合作。据悉,该计划初期选取了数百家中小型教育书店,将从平台、硬件、软件、模式等四个方面推进。其中,升级改造是一大重点。在体验经济的大趋势下,书店尤为需要并且特别适于注重消费者体验。因此,昊福文化计划以设计、补贴、合作等形式与书店共同装修改造硬件环境,架设多功能互动屏幕,根据书店具体情况形成多元经营业态。同时,昊福文化已开始研发专用书店管理APP,实现书店进销存管理,并加入评论、反馈等用户互动功能。
面对电商冲击等方面的挑战,在书店经营的商业模式上,昊福文化将创造性地开创“线上线下共赢”的O2O模式。也就是说,顾客在线上下单后,系统根据区域划分将订单落地到顾客临近的实体书店,由书店完成货品配送。订单产生的利润由线上平台和书店共享。
众筹出版和数字订制出版是“千家书店发展计划”两大重要的创新出版形式。具体而言,数字订制出版基于昊福文化的数字教育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选择符合自己个性需求的内容,通过设定程序,由当地书店印制、当地物流配送等方式享受到真正的个性化数字内容订制服务。
出版和实体书店如何抱团?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认为:“出版者和书店要顺应专业化趋势,书业要形成良好的产业秩序,一定要建立公平的商业秩序,才能保证对实体书店的发展形成良性推动力”。
探索公共阅读
冬日的夜晚,走进北京的金中都公园,只见几栋古朴的建筑灯火通明,其中一座建筑的正门前高挂着“第二书房”的牌匾。牌匾下方,不断有大人孩子捧着书本进进出出。氤氲的书香中,阅读的喜悦之情让人备觉温暖。
此时,“第二书房”的创始人李岩正在馆中细细地翻找、归位或修补着图书。他对书本的爱惜和对阅读的热情不言而喻。“‘第二书房’之所以能够成功运行,离不开政府支持。以金中都为例,这里的地方是免费的,文委会还提供了部分经费支持,图书类别的选取和运营是由我的团队负责。”李岩说。
在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口的万松老人塔,一个名叫“砖读空间”的阅读场所正续写着这里久远的历史。这个由民营书店正阳书局运营的阅读空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免费借阅。图书馆里有10个大书架,摆满了各类书籍。环绕万松老人塔的小院共350平方米,5个房间精心布置,除了图书馆,还有销售区、博物馆、档案馆等区域。据悉,目前万松老人塔的保护仍由西城区文委负责,庭院内的日常维护和使用交给正阳书局。
作为北京核心城区,西城区要想在每个社区建设大面积的文化站、图书馆等阅读空间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经过论证,西城区决定借助民营机构力量,尽可能丰富公共文化资源,为公众提供安静的阅读空间。记者了解到,西城区十分看好“公私合作”的模式,今年将有更多的公共阅读空间和读者见面。
免费的公共阅读模式能走多远?政府提供免费的场地,民营机构负责运营,周边市民享受高质量的免费服务,看起来很美好的计划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即可持续性。不论是图书的购买和选取,还是团队的聘请、运营和维护的开展,都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如果仅靠民营机构的“一腔热血”,恐怕远远不够。公共阅读空间的合作与运营模式,也许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所谓实体书店“抱团”取暖,并非是简单的合作。无论是线上线下的延伸、与出版业的深度融合,还是与政府的公益合作,都打破了传统书店的运营模式和思维。事实上,在这些创新方式之中,实体书店总是处于弱势或者被动的角色。阅读的春天已悄然来临,但实体书店这门生意仍在寻找出路,希望这些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能给从业者们带来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