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来北往蔬果香
——再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本报记者 杜 芳 李华林

春节将至,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天寒地冻,一些道路还结着冰碴,可依旧挡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买卖人。每天凌晨三四点,新发地市场门外运送蔬果的大车小车就排起了长龙,市场内身穿厚棉袄、头戴棉帽的商户们忙碌地卸货、装车,一天的生意这就开了张。

新发地市场是北京交易规模最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担负着北京9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2015年的交易总量达1510万吨,交易总额达606亿元。正因为有了这个大“蔬果篮子”坐镇,才保障了北京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和价格平稳。

春节前夕,《经济日报》记者再次走进新发地,这已是记者连续第3年在“新春走基层”报道活动中来到新发地采访。记者发现与去年相比,这里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变样了,批发商在转型,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升级……

多重措施保障,供应越来越稳

上午9点,阳光稍稍驱散些许寒意,新发地市场一天的交易高峰就此开始。一名皮肤黝黑、裹着大衣的蔬菜批发商,一边指挥工人搬卸蔬菜、调度车辆,一边见缝插针地回答记者的采访。“忙!最近每天都是早上两点起床,干到晚上九十点。”

这个蔬菜批发商叫鲁德传,他虽然来自安徽,主营的却是海南蔬菜,凭借十七八年的摸爬滚打,成为新发地市场赫赫有名的“南菜大王”。每天一大早,他的七八辆蔬菜运输车都会准时出现在新发地南菜区,除了卸下成箱的海南菜,还顺便带来了产自广东的青椒、广西的芥蓝、云南的西兰花等南方菜品,成车成吨,应有尽有。

近些年随着便利的物流、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及逐渐拓展的市场,那些往年只在南方市场销售的蔬菜和水果,渐渐走进北方老百姓的生活。

尽管全国的菜品都在往新发地运,连日来的市场需求依旧火爆。“受前段时间寒潮影响,蔬菜减产,菜价也跟着上涨,又临近春节,消费旺盛,我每天拉来7辆车200多吨菜,当天都能卖完。”鲁德传话音刚落,身旁的一辆卡车已经售卖一空,迅速开出去给后面的车腾地方。

面对不利天气和节日临近的双重考验,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月琳并不担心。“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这几年我们在内蒙古、上海、山西等全国多个省区市设立了生产基地。去年11月份我们就到几个主产基地走了一遍,长势都比较好,供应是没有问题的。”张月琳告诉记者,新发地在全国有几百万亩基地,在春节期间专供北京。

除此之外,北京市商务委与13个省区市供京蔬菜主产地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河北、天津、山东等地蔬菜上市量将比日常供应量增加10%左右。在特殊情况下,作为北京最大农贸市场,新发地批发市场还可协调210家与市场签有“场地挂钩”协议的蔬菜生产基地增加货源供应。

“除了新发地采取的一系列保供应措施,稳定市场还要靠那些优质的蔬果批发大户。”张月琳说。

“像这次应对寒潮,小商小贩就面临断货或者断运的问题,不能稳定供应。而像鲁德传这样的批发商大户,由于建设了自己的蔬菜基地和冷库,有稳定的货源,能够持续供货。而且不管菜价涨跌,赚钱赔钱,为了稳定销路他们会力保供应。正是这样的大户越来越多,市场才变得越来越稳定。”张月琳说。

每一次考验都会带来商户之间的竞争,很多当年和鲁德传一起做蔬菜批发的商户慢慢退出,而鲁德传的生意却越做越大。凭借多年建立的信誉和口碑,他积累了400多个稳定客户,涉及北京各大超市、饭店及周边的二级批发商。

新发地也在顺应市场规律扶大扶优,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一部分零散、不规范的客户逐渐退出市场。“现在的5000家商户最终将减少到3000家左右。”张月琳说,“大商户有完善的产业链,规模化经营,能持续供给,保障市场稳定,产品出了问题也能更好追溯。随着大户越来越多,散户越来越少,市场也越来越‘坚挺’”。

从数量到品牌,吃得上更要吃得好

两个月前从韩国考察回来后,新发地水果批发商徐柱逢人便夸韩国果蔬标准化做得好:“一箱9个火龙果,个头大小、色泽甚至形状都一样,小包装更符合客户精准需求。我们今后也要这样干!”

徐柱谈起标准化,眼睛放光。而20多年前,他还只是个蹬着借来的小三轮车批发水果的小商贩。像徐柱一样,新发地的小商小贩通过多年的发展,很多人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再也不像过去一样只知道倒买倒卖赚取一点中间差价,而是学会了抓源头、控质量,要靠品牌赢天下。

记者对比两年前在新发地的采访经历,发现这里大小批发商都在变。以往看菜市场的车,都是披着棉被的散装车,现在更加规范化了,越来越多的商户给自己的产品加包装、定标准,摆放得整整齐齐,包装箱上甚至还打上了自家的标识。

商户们不但学会了打理产品的外表,还认识到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徐柱告诉记者,“以前到地头收水果,是谁家有没卖出去的就拉谁家的,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成立了悠乐果公司,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质量把关严,差的不要”。在悠乐果包装间,徐柱随手拿起一个丑橘,“就像这个橘子,无论是颜色、个头还是口感,都挑不出毛病。”

为了更好地把控水果种植、采摘及筛选,徐柱的悠乐果公司在新疆、陕西、云南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自种自收。水果不抢时间提前上市,而是等农残、糖分等全部达标后才发给采摘证予以采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最终要靠品质赢得市场。”徐柱说,“现在消费者已经不再单纯看价格买东西了。5年前,面对悠乐果的水果,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价格太贵,现在,大家会觉得价格是高,但品质是真好”。

如今,水果批发商在转型,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消费者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吃得上更要吃得好。“10年以前只要吃到产品就行,现在大家讲究的是吃出健康,以后则是吃服务和健康。”徐柱说。

“未来,我们要通过做电商,把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扩大企业知名度,打造品牌。”徐柱信心满满。据了解,2016年,新发地股份有限公司将牵头带领徐柱等10多个蔬果“大王”在北京创立新发地超市,统一供货、加工、管理,产业链由基地延伸至终端,联合打造属于新发地的品牌。

从做市场到做服务,买菜越来越方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临近春节,市民对蔬果需求量大增,而这些天有的道路还有冰,北京交通压力又大,给蔬菜运输带来了不少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新发地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建一栋立体化交易大楼,推进落地交易模式,加大车辆流动性等。而从长远打算,近些年,新发地开始试水把市场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以及推进线上线下结合交易,不但纾缓运菜难问题,也为老百姓及商户等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新发地要向社区和产地两头延伸,由传统的交易中心向配送中心模式转移,把菜市场直接搬到居民家门口。”张月琳介绍,从2008年开始,新发地在北京近200个点布局了便民直通车,以更好地保障蔬菜供应,减少流通环节。“很多老旧小区配套设施不齐全,买菜不方便,我们去了之后,只占用一个车位,就可服务附近几个小区,居民下楼遛个弯就能把菜给买了。”由于没有店铺租金成本,加上量大能走批发价,所以直通车菜价一般能比周围的商铺便宜10%至20%。

除了便民直通车,新发地还在全市开设了菜篮子直营旗舰店,目前共有100多家,辐射300多个社区,未来几年争取实现城区全覆盖。

2014年,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还针对一些小型餐饮企业成立了“云陌生鲜”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网上下单,送货上门。“小型的餐饮企业采购量不大,但来一趟新发地至少得出动一个人一辆车。采用电子交易平台模式,既能减少商家的时间成本,缓解交通压力,也能让他们享受到更低的统一采购价格。”张月琳说。目前“云陌生鲜”有稳定客户500家左右。

下一步,新发地打算进军半成品净菜O2O,由服务上门延伸到服务进厨房,将蔬菜初加工,提供能直接下锅的菜品,做上班族的帮厨助手。

尽管互联网+鲜果蔬的模式还在探索期,但是一些高附加值农副产品的“点击”经营已经有了成功案例。“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下单量有400至500单,一天能卖200至300万元。”北京鑫发世纪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灵芝告诉记者,2008年大学毕业在媒体工作了几年后,她来到新发地创业,做互联网农产品礼品销售,现在公司有员工十几人,仓库2000多平方米,业务范围遍及全国。

“年轻人做农产品销售的优势就是我们有技术、有头脑。”刚刚30岁出头的陈灵芝,说话慢条斯理,但逻辑清晰。一会工夫,他就接了好几个电话,接了3个订单。“春节是礼品最走俏的时候。今年的精装果盒是热门选择。”陈灵芝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