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举高 通讯员 陈泉霖
21年来,他穿烂150多双解放鞋,跋涉36万多公里;骑坏5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百分之百;救活“死信”268封,做好事560余件,投送邮件510万余件。
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获得“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湖北好人——最美乡村邮递员”等荣誉称号,他工作的邮路也被称为南河岸边的“爱心邮路”。
他就是湖北省保康县寺坪邮政支局乡邮员黄德印。
跋涉36万公里
1995年,23岁的黄德印接过邮包,背上40多公斤重的邮件,揣上干粮出发了。
山连山、峰连峰的“邮路”上,其实根本没有路。首趟邮路走下来,一双崭新的解放鞋就穿破了,双腿也被山狗咬了4个伤口。黄德印没有想到,当一个乡村邮递员不仅要面对陡峭山路的凶险、毒虫猛兽的攻击,更要面对无边无际的孤寂。
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渴了喝几口山泉水,饿了啃几口方便面,累了就在路边躺下,他因此落下严重的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邮路上,他不知多少次和凶猛的野兽相遇,几次差点被咆哮的山洪夺走性命。工作如此平凡,环境如此艰苦,但他勇往直前,用双脚走了36万多公里山路。
救活“死信”268封
在寺坪镇,一提起黄德印,人人都竖大拇指,称他为“群众的贴心人”!
2006年,黄德印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挂号信,收件人是寺坪镇李家湾村张正发。黄德印跑遍李家湾村,却查无此人。根据规定,他可以退回处理。但他想:“从大洋彼岸飞过来的挂号信,一定有着不寻常的意义!”此后,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有空就到寺坪镇打听。经过7天的查找,他终于找到早已搬迁至外村的张正发。张正发收到这封信时热泪盈眶:这是他在纽约定居的女儿传回的第一封家书。
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的日子里,黄德印更忙了。他知道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一张录取通知书意味着什么。“我决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2007年8月的一天,为送一封“查无此人”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他跑了六七天,打了数十个电话,终于在管辖外的一个区域找到这名考生。
21年来,他救活了268封这样的“死信”。“我的一点点付出,能给老百姓带来幸福,这样的事值得去做!”黄德印说。
做好事560余件
为帮助群众解决更多困难,黄德印刻苦钻研农技和畜牧养殖知识。他说:“有时从报刊或书籍上看到一些资料,我就记下来,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去年10月的一天,寺坪镇樟木沟村民褚宗新养殖的生猪集体发病,有的兽医怀疑是饲料中毒,有的怀疑是蓝耳病。大家犹疑不决时,黄德印带着笔记本和资料上门了。经过一番比对,他认定生猪患的是流行性腹泻,让褚宗新停喂饲料一周,适当放养,果然奏效。褚宗新感激地说:“要不是黄德印送来的这些资料,我的损失就大了,我从心里感激他。”
2009年起,黄德印资助了寺坪镇中心小学的7名特困生,每年资助费用2000多元,并承诺一直帮扶到大学毕业。
退休干部何明亮这样说黄德印:“十几年来,小黄就像我的儿子,为我取钱、存钱、送肥料、送种子,什么都干!”
黄德印说:“把服务做到百姓心里,让大家满意,再苦再累也值得!”
据不完全统计,在邮路上,黄德印做了560余件好事。
送达邮件510万件
在农村,留守的妇女和老人日益增多,乡亲们出门办事很不方便,怎么办?黄德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赊购了一辆摩托车,为邮路上的群众代办证件、缴费等;把山货驮下山,变成现钱,再把急用的生产资料、日用品运上山,送到家门口,摩托车成了乡亲们的“流动超市”。
2009年,黄德印当选为湖北省邮政系统劳动模范,他用获得的5000元奖金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他说,“用三轮摩托车捎货更方便”。
如今,不管在哪个投递点上,只要“一长两短”的摩托车喇叭声一响,村民们就知道黄德印的“流动超市”来了。
“每次我把报纸和邮件交给乡亲们,他们就高兴得像过年。我这时就特别幸福,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黄德印说。
21年来,黄德印累计送达报刊、邮件510余万件;代办各种证件上万件;送达汇款1200多万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黄德印把忠诚写在了大山的褶皱之中,把对乡亲们的挚爱镌刻在南河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