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个头、身材结实,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30年如一日,为了城市的整洁,不嫌脏、不嫌累,终日与垃圾为伴——他就是自觉践行“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精神的辽宁省营口市环卫处西市环卫所推土车司机郑云宝。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新时代的时传祥”。
隆冬的辽宁营口,寒气逼人,记者来到位于营口市区西部的垃圾填埋场采访。这个垃圾填埋场面积相当于40个足球场大小,全营口的垃圾都在这里堆放填埋。每天,有近1000吨垃圾运到这里,远远望去,垃圾场就像一个山丘,当地人称之为“垃圾山”。
刚到填埋场,记者就被一股说不清的臭味刺激得不停呕吐,营口市委宣传部宣传科长杨卓掏出一个口罩递给记者说:“这里的垃圾混合发酵后的味道不知要比现在强烈多少倍,郑云宝就是在这里工作了11年。”
记者在填埋场见到郑云宝时,他正在维修铲车。“你怎么能在这里坚持工作了将近11年?”“这活总得有人干啊,不然垃圾不得堆上天啊!”郑云宝平静地说。
“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
1986年,不满20岁的郑云宝当上了一名环卫工人。那时,每天跟车装卸垃圾,又脏又累,但他从不抱怨。不久,车队进了一台小型推土车,领导看他踏实肯干,就把学开推土车的任务派给了他。当时,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别人休息时,他躲在一旁琢磨推土车原理、驾驶和维修技术,把推土车的“脾气”摸个八九不离十,遇到小毛病自己就能修好。
2005年,郑云宝调到了西市环卫所。当时,所里的填埋场需要一个填埋垃圾的工人,领导希望郑云宝能接手这项工作,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当时,填埋场就是一个巨坑,四周连个人影儿都没有。那里没水没电,蒿草比人都高。白天还好过些,到了晚上,漆黑一片,风吹蒿草发出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郑云宝憨笑着说。
郑云宝说,做环卫工作30年,在垃圾场工作了11年,苦点、累点、臭点都没啥,最难熬的就是孤独寂寞。每天,工友们把垃圾铲到位就都离开了,只剩下他在偌大的填埋场里孤独地填埋着垃圾,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夏天,还能看见些过来吃食的燕子。冬天别说人了,连个动物都见不着。”郑云宝的工友李勇告诉记者,“不管天气如何,老郑每天都得干上12个小时,把当天的垃圾填平,并处理干净”。
垃圾山的那股味道,一般人根本无法忍受。郑云宝说,“从到垃圾场工作那天起,我就没朋友了,别人家的红白喜事儿也不方便参加,怕人家嫌弃,这都是因为身上那除不掉的怪味儿”。
郑云宝妻子说:“他去垃圾场工作那会儿,家里人都反对,特别是女儿,都不敢跟别人说他爸的职业。他每天回家都带着那股怪味儿,别人来家串门都捂着鼻子说,你家啥东西馊了吧?”
最让郑云宝难以忍受的,是人们对环卫工作的偏见。一次清运垃圾时,有人冷言冷语地对他说:“不把这个地方弄脏点,养活你们干吗?”这个场景在他的记忆里至今挥之不去。
营口市环卫处的马俊福介绍,“在郑云宝多年的环卫工作中,这样的事时常发生,但他始终默默忍着,没有在辛苦劳累前退缩,更没有在冷嘲热讽中放弃”。
如今,垃圾场已经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有啥心里话,对着这一大片空地说完,心里就亮堂了。一坐进铲车里,握着方向盘,脚踩油门,他就特别自信。“每个城市,都需要有我这样的人去为它工作,城市因我们的努力变干净,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他对记者说。
“适应了就不觉得难闻了”
李勇说:“老郑开的铲车里没有空调,三伏天里面30多度的高温,热得都喘不过气来,但他也得穿着长衣和长裤。因为,一旦被垃圾山上变异的蚊虫叮咬,皮肤会立即肿起大包,奇痒无比。冬天更别提了,北风嗖嗖的跟刀片一样。”
填埋垃圾,最难熬的是夏天。高温下,垃圾产生的各种刺鼻气味混合在一起,熏得人头昏脑涨。口罩戴的时间稍长,就捂得透不过气来。打开车窗,苍蝇、蚊子就扑面而来。除了高温,郑云宝还担心下雨。一下雨,路面变得泥泞湿滑,开车没走几步,就得下车用砖头垫道继续行驶。
郑云宝说,“冬天填埋场的气味没有夏天那么刺鼻,可冷的时候人连手指头都不愿伸出来。工作一天下来,两腿冻得几乎失去知觉”。
填埋场边,去年才建起的6平方米大的简易板房里,有两张桌子,一台电视机,几把椅子。李勇说,这里就是郑云宝休息和吃饭的地方。由于垃圾从早到午不停地从各个垃圾中转站运往填埋场,郑云宝几乎没有午休时间,午饭都在填埋场里解决,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起初,闻着难闻的气味,他也吃不下饭。“适应了就不觉得难闻了。”郑云宝说,“现在,填埋场的条件改善了不少。以前,蹲在路边迎风啃干冷的馒头是常事”。工友冯兵则神秘地告诉记者,“这屋里除了电视机外,全部都是老郑从垃圾山里捡回来的”。
在填埋场,郑云宝身兼数职,既是填埋工、维修工,也是消防员。冬天,他最怕沼气自燃。去年11月的一天,填埋场的垃圾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自燃,为防止火势蔓延,郑云宝早上5点就赶到填埋场覆盖垃圾。垃圾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浓烟呛得他直流眼泪,只能戴着口罩再把毛巾打湿捂上口鼻做简单防护。就这样,火势被压下去了,他却累得休克了。
工作30年来,郑云宝几乎没有休息日。到填埋场上班后,更是全年365天出勤。“每天都有垃圾,我一天不干活,垃圾就得在这儿晾一天。”郑云宝说。
“家事你就多费点心吧”
提起家庭,郑云宝总是充满歉疚。郑云宝与妻子婚后一直恩恩爱爱、相濡以沫。妻子早年下岗,又因身体原因无法再就业,全家就靠郑云宝支撑着,而他的工资并不高。结婚20多年来,一家三口和父母挤在一间只有64平方米的两居室内生活,房间终日不见阳光。然而,他从未向单位说过一个难字。
77岁的老母亲患癌准备手术期间,正逢省检关键时期,他每天披星戴月忙完工作,才能去医院看看生病的母亲。母亲手术当天,他把母亲推进手术室,在走廊里哭了20分钟,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一天。深夜,当他赶到医院听到母亲在昏迷中呼喊自己名字时,忍不住放声大哭,长跪不起。即使这样,次日凌晨,他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为此,郑云宝在亲朋好友面前落下不少埋怨。可他知道,填埋场的工作离不开他,只好劝妻子多理解自己:“家事你就多费点心吧。”
干完了一天的活,回到家躺上一会儿,是郑云宝最幸福的时刻。“我没工作,他这么累都是为了这个家。回到这个家,我不能再不理解他了!”妻子说,有一件事令她终生难忘。一天,郑云宝急匆匆拉着她去了一家商店,直奔珠宝柜台,花1000元钱为她精心挑选了一副耳环。“媳妇,别人都有首饰,可你什么都没有。”郑云宝边说边为她戴上,“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是我们结婚20周年纪念日”。回忆起这件事,她眼圈红了。
30年来,郑云宝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青春和力量,同事视他为榜样,领导视他为左右臂。他以无私的奉献,为这座城市的清洁不停劳作着,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和众多荣誉。
“好人就应该有好报!”营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辉说。这些年,郑云宝因为业绩突出,先后受到上级嘉奖,去年,又被授予“辽宁好人·最美人物”荣誉称号。在郑云宝家,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看着“辽宁好人·最美人物”的大红奖状和金光闪闪的奖杯,噙着泪花对记者说,“这是我儿子的光荣,还得让他好好干,要对得起这份荣誉”。
提及未来,郑云宝说:“我最盼望的,就是市里的垃圾处理厂能够早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