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亮丽的中国名片 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科研“盆景”天高地阔
本报记者 曹红艳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多次遭受严重雾霾,加强雾霾预报预警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这其中,中科曙光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制的“一体化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高性能计算集群,它可以较准确地预报未来3-7天甚至更长时间的雾霾情况,为有关部门采取防控措施、作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空气污染的预报模拟,跟目前我们熟知的天气预报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通过大规模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实现的。它们都属于一门叫“数值预报”的领域,只不过用到的“方程式”不同。空气污染的模拟,还需要用到天气模拟的结果作为驱动,因为空气污染跟天气状况紧密相关。

早在1998年,曙光公司便开始跟国家气象局、中科院大气所等国内领先的数值模式应用和开发单位合作,在应用的移植、优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他们还成立了国内领先的数值预报模式支持团队,全部由行业应用出身的硕士、博士等组成。截至目前,曙光在这个行业的深耕与创新一直在持续。

中科曙光在气象、海洋、环保领域提供的专业服务是其在互联网大数据、工程计算、生命科学、石油物探等更多领域开疆拓土的缩影,让象牙塔里的科研成果接地气,是中科曙光成长壮大的“秘籍”。

20多年前,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时任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的李国杰带着一支从没有设计经验的队伍,自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高性能计算机“曙光一号”;3天后,由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组成的“巴黎统筹会”即解除了10亿次计算机对中国的禁运。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意味着是最好的公司。作为一家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曙光将高性能计算机技术转移到通用服务器产品市场,让中国的高性能计算产业告别了科研“盆景”,走向了气象、生物制药、化工、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众多领域,并促使这些产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最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上,中科曙光入围49台,超过传统巨头IBM公司的45台,以9.8%的份额仅次于惠普(31.2%)和克雷公司(13.8%)。在此之前,中科曙光已经第7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冠军。以中科曙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本次TOP500榜单上的整体亮相,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对于计算能力的强劲需求,同时也激励了中国超算企业,秉持面向市场、面向应用的科研路径,走向世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