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让不少以前的难解之题变得不再难。但随着“城市病”集中显现,一些曾经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变成了问题,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停车难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焦点。以笔者所住的北京市大兴区某小区为例,五十多栋居民楼均为6层,楼间距也较为充足。3年前笔者刚入住时,任何时段停车都不是难题。然而近两年来,小区停车越来越难,除了正常的停车位,小区内外道路两旁也经常停满了车辆。不少时候,笔者下班后开着车在小区内进退维谷,连转数圈仍然“一位难求”。有的时候不禁感叹:停车难,难于上青天!
短短的3年间,停车为什么越来越难?笔者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私家车数量增长快,这是许多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其次,车辆无序停放、停车场利用效率不高;再次,车位规划混乱、管理缺位,车辆乱占道现象严重。其中,后两个原因是停车难的主因,因为该小区停车空间相对充足。废弃的自行车、电动车等“僵尸车辆”长期占用车棚,既有碍观瞻,大片公共空间也得不到有效利用。小区物业的“无为而治”,也助长了各种乱停车现象的泛滥。
其实,这只是老旧社区停车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老人坐马扎蹲守、锁铁链占地、竖占位桩等现象在大城市的老旧社区层出不穷,场面“蔚为壮观”,甚至还引发了邻里纠纷,破坏了社区和谐。
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顽疾,归根结底,城市管理者要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解决市民面临的一个个实际问题。比如,引导社区物业等服务者切实发挥作用。在不少老旧小区内,一条狭窄的道路车辆你来我往,形成闭环的通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可再开两三个门,有出口也有入口,让来往的车辆畅通起来。对于长期闲置的自行车棚、煤棚、违法占道建筑,应该坚决执法取缔,并利用技术手段实行智能停车管理。
老旧社区车位的建设与规划离不开居民的自觉参与,车主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要多为他人想一想。还应该科学规划车位,合理利用闲置空间,实现内部挖潜。将车位规划好之后,对车位可适当收费,将这些费用补贴无车业主,做到一举两得。收费标准和形式应该采取听证会的方式,充分听取居民合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