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底气从何而来
韩 霁

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高铁迅速崛起,其成功在于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事实上,很多行业、产业、企业都试图通过这样的途径寻求跨越发展,虽有诸如中国高铁等的成功经验,但也不乏“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教训,抱着“市场换技术”的初衷,结果却是“市场成了别人的,技术还不是自己的”。高铁的成功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中国高铁的优势就是有一定的技术储备,有广阔的市场,有“举国体制”。

毋庸置疑,我国铁路多年来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从基础设施到工程设计,从车辆到管理,“铁老大”在技术、人才上从未停止过储备。京沪高铁3年建成,但之前的酝酿筹备却持续了20年,这使其具备了承接技术溢出的能力。再创新是需要实力的,实力是需要持续积累的。技术落差过大,往往就失去了消化、吸收的基础,也不具备谈判博弈的资本。

“必须技术转让,必须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必须使用中国品牌!”高铁在技术引进时坚守这一底线。这种“强势”的姿态曾使不肯让步的西门子因谈判失败而换帅。底气何来?那就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中国铁路现代化带来的机会。为此,川崎、阿尔斯通、西门子、庞巴迪,这些高铁技术的“掌门人”不得不调整姿态,坐到谈判桌前。

“举国体制”更是中国高铁的一大优势。我国的铁路是一个整体协同的通盘大棋,不仅可以避免多个主体为争抢项目竞相压价的情况,使国家意志得以充分体现,更可以构建有效的组织模式,开展协同创新。高铁技术的熟化、优化工程浩繁,铁路的体制可以有效地动员组织设计施工、装备制造、铁路运输、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形成了合力,分散风险,提高效率。

让自身优势变成技术优势,进而转化成竞争优势,京沪高铁不仅架起了一条现代化的通道,还给我们贡献了一条成功的创新之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