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时代脉搏 讲好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 姜天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最催人奋进的旋律。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行的方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每天都孕育发生着多姿多彩的动人故事。记录和讴歌这些故事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新闻媒体发掘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每一个故事,都是时代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最催人奋进的旋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每天都孕育发生着多姿多彩的动人故事。每一个凡人善举、每一朵创新火花、每一束信仰之光都值得我们珍藏和记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新闻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把笔端和镜头对准那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追求梦想的人、用一言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用智慧和担当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化作有温度、有灵魂的文字涓涓流淌,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像一颗颗闪烁于伟大时代的耀眼繁星,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梦想一触即燃

过去的一年,一些为梦想而打拼的人成为我们报道的主角。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踏实工作,让我们相信一切美好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梦想,能否将它点燃,决定了生命的意义。过去的一年,一些为梦想而打拼的人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主角。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踏实工作。那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让我们相信一切美好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梦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去年,《经济日报》推出“中国故事”版,讲述这些追梦人的精彩故事。

上海未来伙伴公司创始人恽为民因为迷恋电影中的机器人而开始研究机器人产业;绿岭公司创始人高胜福梦想开始的地方竟然是乱石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岗野岭;“青年菜君”创始人任牧因为对忙于奔波而没有时间做晚餐的上班族感同身受,所以萌生了做“半成品净菜”的想法……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打动我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精彩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为梦想而去敢于奋斗的实践。

有了脚踏实地的努力,梦想才不是空中楼阁,关于梦想的故事才更精彩、更有实际意义。还记得“石油创客”孙刚用18年的时间研究大庆油田的采收率,熟悉他的人都说他身上有股子认准了一件事就不撒手的劲儿!孙刚说,新时期的石油人就是要有超越前人、超越权威、超越自我的精神!这种超越精神成就了他的梦想,也让“大庆标准”在世界拥有话语权。

生在农民家庭的任剑最初的梦想是永远离开土地,可是大学毕业后,听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迷恋城市,出去打工的打工,进城创业的创业,村里剩余的都是老弱妇幼,整片整片的地没人种,他就一头扎进土地里,搞起了现代农业。梦想并不一定都披着美丽的外衣,很多时候它只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只要你用心浇灌,丰收的果实就会甘甜可口。

最初,全国劳动模范王钦峰只想当个合格的工人挣碗饭吃,可是在用心对待工作的每一天中,他渐渐与那一台台冰冷的设备有了感情、有了交流、有了默契,成了单位改进创新的骨干明星。他说,“饭碗”是企业给的,自己获得的是快乐和成就感,是逐渐积淀的才能。只有用心干、用力干才能对得起企业的培养。

读着这些可亲、可信、可学的故事,忽然发现梦想离我们真的并不遥远,它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更不是无法抵达的彼岸。不管梦想披着多么光鲜的外衣,都需要有人把它实实在在地做下去,一切机遇、一切愿望,只有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踏实肯干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的国家向何处发展、未来前景怎么样,体现在每个人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故事之中。追梦人的故事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接续上演,我们期待着你也成为故事的主人。

激荡向善之心

我们的记者将笔端和镜头对准身边的凡人善举,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唤醒人们心中隐藏的热情,唤起社会共同的正义

过去一段时间,“道德重建”成为新闻报道中的热词。有人说,社会处在转型期,道德难免会遭遇困顿、出现困惑,“道德滑坡”“道德失序”是否会与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相伴而生,成为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网络上的“负能量”就像滋生细菌的温床,只要一有风吹草动,总是能迅速发酵、扩张,轻松引来围观、转载、跟帖、刷屏……

越是在舆论环境复杂、混乱的背景下,越是需要主流、正面的声音;越是在言论相对自由、思想相对开放的时代中,越是不能让充满成见的观点肆意生长。过去一年,我们的记者将笔端和镜头对准身边的凡人善举,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唤醒人们心中隐藏的热情,唤起社会共同的正义。

我们看到,被乡亲们称为“邮差儿子”的湖北武汉江夏区舒安乡邮递员熊桂林,每次投递邮件的间隙,看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总会忍不住伸手帮一把。24年来,他坚持为200多位留守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们看到,在浙江省德清县的穷山坳里,有个“麻风村”。在这个村里,一支以70后、80后为主的皮肤病防治医疗队,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里,将青春奉献给麻风畸形康复者;

我们还看到,在南方电网供电区域的最北端——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供电局“背夹巡线队”常年在大山深处荆棘密布的丛林间、陡峭的断崖上行走。凭着背夹、绳索、弯刀,他们工作在370多公里巡线路上的350多座大山和60多公里的无人区,只是为了“光明”千万家……

他们的职业太平凡了,邮递员、医生、电工……如果我们不去把镜头对准他们,他们也许一辈子就这样默默无闻,孤独前行。可是他们的事迹总是给人太多力量和感动,因为他们把向上向善的品质融入每一天的行动中,用一点一滴的小爱汇聚成社会核心价值的洪流。

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最美基层干部……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也看到了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还有优秀领导干部、平民英雄、道德楷模……他们用爱心呼唤良知,用行动感动社会,成为催生社会前行的重要力量。种种美德善行,感染和教育着我们,犹如一阵阵清风,扶正世道人心。他们使人相信,美德从未走远,真善美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是一个以道德文化为底色的大国,凝练核心价值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涵养核心价值观更加任重道远。像这样向上向善的好故事应该广为传颂、多多益善,我们主流媒体有责任、有义务讲述每一个故事、讲好每一个故事。

凝聚精神力量

“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我们的民族越是强大,就越需要一种凝聚人心、催人上进的精神力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我们的民族越是强大,就越需要一种凝聚人心、催人上进的精神力量。

中国第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30岁时在一次试验中意外失去右臂,66岁带领第三代坦克研制团队在软件、硬件均落后于人的情况下,用“高综合、系统取胜”的理念使99式坦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他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军工人才,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研制,可是到最后还把评选院士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助手。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率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团队冲在实践探索第一线,奋力推动上海司法体制改革,勇当司法改革的“擎旗者”。邹碧华敢啃“硬骨头”,公文包里时常放着厚厚的写满批注的英文书,仅“大数据”一个专题,他先后读完了近50本书籍,很快从一个门外汉成为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从事法院工作20多年,他心怀“坚持公正司法,践行司法为民”的崇高职业理想,以法治中国建设为己任,向来直面困难,敢于担当。他在去世前一天的深夜发出了最后一条微信,转发了当天上海法院律师诉讼服务平台上线的新闻,并评论说,“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李象益,75岁时获得世界科普界最高奖。退休后,他像青年人一般活跃在博物馆界国际舞台,为博物馆事业积极协调奔走,终于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让国际博协大会首次花落中国,推动了我国博物馆界与国际接轨。

国防大学副教授张国春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防科技事业,当他不得不去面对已经亮起红色警报的生命,放心不下的依然还是他的事业。第一次手术前夕,他知道自己术后可能会失忆,就说服单位和家人跑去办公室、研发室加班加点将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作了详细备注,交给了接替他的同志。他说:“千万不能让这些材料在我手里断了档!”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赵红艳,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疫情中不幸感染了病毒,终身与轮椅为伴。然而,她没有选择退休养病,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在轮椅上日均接诊120人的奇迹。她说:“我是为病人倒下的,我要为病人重新站起来!”

这样一个忠诚、负责、有担当的群体,充满着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正能量,有他们在,我们的国家怎么会不进步、我们的民族何愁不发展?

有人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读着别人的故事,充实着自己的内心。不让故事中的人物感到孤独,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入他们的队伍,沿着他们的足迹,赶上他们的脚步。新的一年,我们期待与您一起分享更多的好故事,期待着与您共同成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