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首页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6版:年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中国全球治理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报记者 徐惠喜

从博鳌到万隆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基础上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开创亚洲新未来,到形成“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示并引领着新型国际秩序观,不断为国际关系带来新气象。这既是中方贡献给全球发展的中国方略中国理念,也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品牌。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亚洲如何迈向命运共同体?中方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即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唯有如此,亚洲方能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万隆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对推进亚非合作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向亚非各界展示了中方有关合作共赢的宏伟思路。中方主张从战略高度、全球视野出发,深化亚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具体而言,亚非国家要对接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化经济互补性为发展互助力,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新格局。亚非国家要加强同拉美、南太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完善南南合作机制建设,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内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同时,还要缩小南北差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

在出席金砖国家峰会和上合组织峰会的各个场合,习近平主席着眼国际大势,倡议深化金砖合作,培育利益共同体,主张引领上合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这从战略层面有力引导了两大合作平台的发展方向,在国际舞台唱响了中国声音。“合则强,孤则弱。”中方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答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

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面向全球奏响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最强音。期间,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阐述以公平、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提出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的四点政策主张成为中国的“发展品牌”。

在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世界重大经济政治议题的看法和主张,引领了亚太区域合作的方向和路径,介绍了中国发展的最新形势和理念。就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给出的药方是处理好三组关系,即既要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要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既要落实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识;既要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精神。行动方案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推动改革创新培育新动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落实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气候变化挑战和南北发展失衡是当前两大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习近平主席以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和访问非洲为契机,就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提出宏大构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强调要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要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建设国际法治;要倡导和而不同,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在发展对非关系方面,中方倡议共同致力于做强和夯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五大支柱”,为实现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中国同世界深度融合。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双边多边国际场合,介绍中国经济形势、前进道路和发展机遇,增进了各方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中国有关全球治理的系列主张蕴含中华文化智慧,与中国的外交理念一脉相承,构成了新时期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标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