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2016年元旦,四川大凉山深处冬意已浓。高分四号卫星发射前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金手指”张涛一如既往地忙得团团转。很难想象,这位“85后”大男孩,在卫星发射场上已是拥有多年临战经验的“老兵”——工作仅7年,参与执行航天发射任务30多次,先后数次担任火箭“点火员”。
回顾第一次点火情景,张涛记忆犹新:“5、4、3、2、1,点火!起飞!”2011年6月21日,0点13分,伴随着指挥员铿锵有力的“点火”口令,时年24岁的他右手拇指用力按下发控台上的点火按钮,长征火箭托举着“中星10号”卫星直刺苍穹。火箭成功发射后,各项测试数据表明,此次卫星近地入轨点与理论设定点仅差2公里,创造了中心发射历史上的最高入轨精度纪录。指挥员鄢利清激动地走到他跟前,握着他的手连声称赞:“真不愧是金手指!”
按下火箭发射按钮,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火箭发射前80分钟十分关键,这期间发控台主操作手要根据他面前4台显示器上的170多个指示灯,准确判断火箭上相关设备参数是否正常,并于指定时刻按下火箭点火按钮。点火时刻稍有差池,卫星入轨点就有可能偏离很多。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像张涛这样突出的青年骨干并不罕见。来自辽宁的尹相原也是其中一位。2007年,天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尹相原追逐探月梦想,扎进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测站。如今30岁的尹相原,工作近8年,已参与执行航天发射任务40多次,先后10多次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
“形象地说,低温动力系统掌握着火箭的‘血液’,它负责为火箭的三级发动机注入一种低温推进剂,是牵引卫星进入预定转移轨道的最后一棒接力冲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
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张涛、尹相原式的“闪光”人物还有很多——
王京辉、陶春勇,为排除隐患,主动请缨下罐排查最终献出年轻的生命;申崇武,妻儿来探亲,却因忙于发射任务10多天未来得及看望一次家人;手姚云,强忍1.8厘米胆结石带来的剧烈疼痛,一次次推迟手术时间……
正如尹相原所说,守望“星”空,他们无怨无悔,“看到卫星发射成功的瞬间,一切就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