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年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曹红艳

不久前,在北京实施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的4天时间里,共有11.28万余辆机动车违反了单双号限行规定。面对重霾,一些人却对限行置若罔闻,显然是无视社会整体利益和公众健康。

入冬以来,我国东北、京津冀地区遭遇了一轮又一轮的严重雾霾。督查发现,一些燃煤企业超标排放,焦炉没有除尘设施,烟气无组织排放严重,煤灰露天散堆问题十分严重。明知是违法行为,企业依然铤而走险。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但一些地方依然对产能过剩行业百般不舍,对高污染企业和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与绿色发展背道而驰的做法,置生态文明于不顾,无异于穷途末路。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建设生态文明,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倘若只用“局外人”的心态来看待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何以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生态系统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严峻考验。具体到个人的生活方式,虽不像工厂排污那样影响显著,但点点滴滴汇聚起来也不容小视。

每一个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享有者,也是建设者。但需要警惕的是,在环境问题出现时,很多人只想到自己是受害者,很少从环境加害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

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务之急是唤醒全体社会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自己的事、紧迫的事、体现社会责任的事,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

让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企业经营者,都要以有利于生态文明为标准。当发展决策与生态文明发生冲突时,知道孰轻孰重;当自身利益与生态文明发生碰撞时,知道何为优先。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不断完善的政策制度以及有力举措,正成为倒逼的力量。从新环保法长出“钢牙”到生态资源损害的赔偿与追责,从环保考核到环保约谈,从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到以绿色消费倒逼生产方式转变,进而推动消费端和需求侧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但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宏伟蓝图终将实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