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赵理准(左四)抗震救灾期间研究灾区航线。 何 兵摄
图② 赵理准作为长机机长,带领直-8B直升机编队飞行。何 兵摄
图③ 赵理准坐镇指挥。 仇成梁摄
图④ 赵理准升空前自信满满。 何 兵摄
9月3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7架某新型运输机呈一字排开,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在天安门上空拉出长长的彩雾,那壮美的画面至今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驾驶领队飞机的是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团长赵理准,他从事飞行事业34年,始终保持着险难课目首个飞、急难任务亲自上的过硬作风,飞行近4000小时零差错,执行近百次任务零事故。
盯住世界军事前沿
时代呼唤复合型陆航作战指挥人才,赵理准始终以领飞姿态跟踪世界军事变革。2010年,他远赴土耳其战争学院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陆航作战运用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让他在敬佩之余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回国后,他瞄准信息化建设和一体化联合作战陆航战法两个前沿问题,率先在全军陆航系统展开指挥信息系统实践运用,实现情报链、指挥链、打击链交汇链接,他编写的《陆航数据链系统作战运用》教材被全军陆航部队采用。
“你怎样面对飞行中的风险?”面对记者的提问,赵理准从容回答:“为了打赢,既要蔑视危险更要练就战胜危险的本领。”2009年,该团受命转场执行任务,途中将飞越渤海,这是建团以来最远的海上飞行。海上航线陌生,气候条件多变,困难可想而知。赵理准带领任务机组详细研究海上气象水文特点,制定了20多项应急处置措施后,10余架战机扑向了茫茫天海之间。航程刚刚过半,天色突然变暗,大雨说下就下。在当时看来,返航是最佳选择。“继续往前飞!打起仗来还能选天气?”赵理准当机立断,指挥机群迅速降低高度,超低空海上跟队飞行。经过近一小时飞行,10余架战机穿云而降。
“驾驭不了新装备,就会失去制胜未来战场的先机!”赵理准认为,无论哪种机型,只有飞过、打过,上过战场才能有底气。团首次成建制试射某新型导弹时,赵理准反复向上级机关和军工厂请教,将导弹性能、对直升机状态要求、如何打出最佳效能等研究得一清二楚。发射时,他第一个驾机升空,首发命中、发发命中。
他还积极利用实兵演习契机,围绕直升机空投物资、伴随掩护、机降作战等进行协同训练和研究探索,形成武装直升机《机降伴随掩护》和运输直升机《机降方式研究》等成果。
锤炼部队实战能力
赵理准刚担任团长时,团队组建才不到5年,面对新型机大批列装,飞行员、机械师严重缺编的困境,他采取措施狠抓人才队伍建设。
他尤为重视联合作战,为此,专门安排新飞行员到其他兵种单位锻炼,协调飞行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到院校和其他军兵种部队代职。他还采取重要任务强强联合、一般性任务强弱搭配的模式,加快人才成长速度。年轻飞行员王建彬就是受益者之一,通过各种训练和任务磨砺,短短几年就成长为优秀射手。2014年实弹打靶时,面对首次向实装装甲目标射击的挑战,他一击中的。
从建团到现在,飞行指挥员增加近30名,教员、机长、武装直升机射手分别增加70多名,空勤机械人员增加近60名,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
2014年,参加“砺剑”防空兵跨区机动演练时,赵理准深入开展“近距离火力突击战法运用”课题研究,指导部队搜集整理相关作战数据,总结形成直升机低空火力突击的体系战法,大大提高了低空隐蔽突防能力。
双侧门伞降是未来特种作战兵力投送的重要方式,但组织实施难度大、风险高,稍有偏差就会造成伞兵伤亡和直升机损毁,我军尚无开展这一课目的先例。2009年,赵理准与特种部队联手攻关这一难题。从理论研究到地面演练,从物到人反复试验,详细计算实施侧门伞降各个风速段最佳飞行高度、航速、间距等数据,经过周密准备,最终取得成功。
夜间城市道路起降是未来城市争夺战必备技能,受能见度低、障碍物多、风向多变等因素影响,难度极大,被称为“刀尖上跳舞”。2013年9月参加“砺剑-2013”演习时,赵理准将组训过程细化为上百个步骤,设置风向切变、空中特情、地面袭扰等40多种突发情况,反复进行针对性演练,最终在演习中驾机成功起降。
赵理准坚持在黑夜进行课目演练,并按最大载弹量、最大航程、最大出动量组织实施。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夜训已实现从单一机型向多机型结合、由执行夜间简单任务向执行复杂任务、由单机飞行向大机群编队飞行的转变,飞行员夜间飞行技术和部队夜间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9成以上飞行员具备夜间作战的能力。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直升机成建制夜间实弹射击、多弹种多目标连续突击、夜间海上飞行等重点课题,并探索出某新型导弹在悬停、平飞等多种状态下的攻击模式,在攻坚克难中有效提升了部队实战能力。
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赵理准随身必带两个包:一个是飞行包,里面装着航空地图、飞行手册等物品;一个是战备包,里面装着换洗衣服和生活用品。一有情况,他就可以随时拎包登机。
那年,团队接到上级紧急出动命令,担任值班首长的赵理准指挥两架直升机半小时内升空,准时飞抵目标地域。近些年,团担负国家陆航紧急运输服务队、山东省空中紧急运输服务队等任务,他始终保持着箭在弦上的临战状态,先后带领部队圆满完成扑灭20多起森林火灾,以及多项油罐灭火、爆炸事故救援等应急突发任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时,33名技术专家被困在深山密林中等待救援。由于连日降雨,雾霭重重,加上高压线多、气流紊乱,飞行环境非常恶劣。
得到上级指令后,赵理准带领机组单机进入号称“死亡谷”的茶坪乡大峡谷。从空中俯瞰,大峡谷如一条巨大地缝,向远处蜿蜒而去。峡谷两岸奇峰高耸入云,山崖刀劈斧削,异石层出不穷。他一面仔细观察空域环境,一面指挥调整高度、速度和距离。经过40多分钟的艰难飞行,赵理准带队成功穿越“死亡谷”,使33名技术专家全部脱险。
“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随时准备升空!”他在陆航部队率先构建综合战备值班系统,团队直升机和地面装备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始终按最大出动量准备,保持领命出征态势。一次接受上级检验评估,部队在编所有直升机全部同时升空,开创先例,首长高度评价:“你们完全具备了随时履行使命的能力!”
一次,他无意中听到作训人员反映,战备物资分拣归类耗时费力,影响部队快速装载出动。他立即组织人员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投入经费研发出战备仓库信息查询系统,使物资存量和位置一目了然,大大缩短了部队装载时间。
2013年,团一架直升机在飞行训练时机毁人亡。虽然专家认定这一事故属机械故障,4名飞行人员被评定为烈士,但也给团队建设和官兵士气带来沉重打击。
赵理准在飞机失事当晚,就抱起铺盖睡到牺牲机长的床上,与牺牲飞行员生前所在大队的官兵朝夕相处、共渡难关。组织该机型复飞时,他逐一登机参加首飞。在他的带动和激励下,全团官兵重新焕发了训练热情。
近年来,赵理准带领团队先后完成抗震救灾、奥运安保、首都阅兵、跨区跨海演习等重要任务,并高标准通过上级检验评估,连续多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甲类战斗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