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好中国故事的“上海方法”
本报记者 李治国

一条服务热线、一套连环画、一场艺术节……上海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进程中,抓住融通中外这个关键,从中外交流的交汇点、话语的共同点、情感的共鸣点上,探索跨文化沟通的有效途径,通过接线员热情的服务,以及让国际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让世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中国。

“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在需要寻找酒店、饭店、车站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会说你本国语言的人,给你耐心地指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主任乐迪告诉记者,随着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到上海旅游、工作和生活,为了让国际朋友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上海在2006年开设了“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962288,成为中国大陆首条7×24小时服务的多语种国际口岸公益服务热线。

“如今,热线已连续运营9年多,在线服务语种13种。”乐迪说,在线服务语种目前还在增加,先后有美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在此服务,对外热线本身就像个国际大家庭。一个中文名叫“高欣妮”的美国客服姑娘,用熟练的中文告诉记者,她已经习惯了在上海生活,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许多让她乐于阅读的书籍。

在众多让高欣妮们爱不释手的作品中,《诸子百家国风画传》系列丛书就是其中一种。这一系列丛书是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的组织、协调下出版的。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主任刘军告诉记者,这次的诸子百家系列采用双语出版,但这只是解决了沟通障碍,触及心灵还得另觅他途。在实际探索中,他们决定以中国风浓郁、中国味十足的国画,借由擅长讲述故事、描摹人物的连环画手法,让诸子百家形象丰润、故事感人。

在该系列的《孔子画传》中,画家郭德福于传统中国水墨画技法中,融汇吸收欧洲群像、肖像历史画的绘制手法,透过飘逸灵动的千年身影、朴素简约的思想表达,让思想无障碍,灵魂有互动。《孔子画传》成功出版之后,《孟子画传》《庄子画传》等陆续推出。

类似这样赢得海内外广泛赞誉的艺术作品,还有谭盾微电影交响乐史诗《女书》、杨丽萍原创现代舞剧《十面埋伏》等。探究这些作品成功“走出去”的原因,会发现这些作品都在依托同一个平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艺术节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告诉记者,近3年来从艺术节走向世界的文艺作品已经有10多部,已经促成世界巡演的项目有13个,达成合作意向的15个。“与国内年轻艺术家合作,与国内名家合作,与国际机构合作,已经成为艺术节让作品成功‘走出去’的诀窍。”王隽说。

在今年的艺术节上,谭盾的《女书》已经获邀于2018年5月赴历史悠久的布拉格之春国际艺术节演出,该艺术节总监罗曼·贝勒说,“中国文化真的给了艺术家很多选择。比如中国京剧,不同的手势、念白,一举一动都有深远的意义。希望未来的各国艺术节中,能有更多这些中国元素的体现。它是个宝箱,这个宝箱真的很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