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本报记者 薛海燕

12月13日上午,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近万名社会各界人士齐聚纪念馆集会广场,一起祭奠78年前在这座城市死难的同胞。

上午9点56分,集会广场上响起了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场肃立,海陆空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步伐走上公祭主席台,公祭仪式开始。

10点,全城响起警报。这一刻,车船止行、行人驻足,人们放下手头工作,向78年前的死难者和国家英雄致敬、默哀。这一刻,南京城一片寂静,一片肃穆。

随着时间的流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越来越少。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统计,目前大屠杀幸存者只剩100余人,幸存者葛道龙老人说:“我希望日本承认当年的罪行,正式向中国人民道歉。”

“惨啊,死人无数!”92岁的岑鸿贵老人当年目睹了日军在下关的集体屠杀,老人激愤地说,“这段历史,这血的教训怎么也不能忘记,忘记就是背叛”。

幸存者濮业良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去年我是去寺里家祭的,今年到现场参加公祭仪式,感触很深。”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15岁的濮业良躲到难民区,但仍被日军抓走关押。他亲眼目睹日军以难民登记为由四处搜捕中国士兵,身为平民的表哥沈启全被带走押上卡车,再也没有回来。濮业良说,他时常会给儿孙们讲起当年的经历,“告诉他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只要儿孙们有时间,他还会带着他们去参加江东门纪念馆举行的家庭祭告活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具有世界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教科书,将向所有世人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公祭遇难同胞,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为了携手开创和平美好的未来。参与公祭仪式的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一(六)班学生戴昕告诉记者,通过国家公祭,她更加了解这段历史,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青少年要铭记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除了公祭仪式外,13日当日南京还举办了多场纪念活动。上午10点,在南京市的17处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和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悼念死难者活动与国家公祭同步举行;下午3点,中日韩僧侣、两岸三地佛教界和南京市宗教界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世界和平法会”;晚6点,社会各界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祭奠广场举行了烛光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