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O2O创业:烧不烧钱大有学问
本报记者 周明阳

“互联网+”大潮下,O2O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时间,叫外卖、购物、打车、看病、家政保洁、上门服务……人们几乎可以用手机搞定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为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O2O企业往往采取补贴的形式,做流量、用户,滴滴快的更是打起了“烧钱大战”。人们不禁要问,O2O领域的创业必须烧钱吗?在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视频辩论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O2O企业的企业家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辩论。

O2O企业大多为服务业领域的企业,烧钱成为一种现象有其必然之处,因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烧钱是制胜最快的一招。在易到用车创始人兼CEO周航看来,O2O烧钱自有其逻辑:第一是烧用户尝试的成本,第二是烧用户的习惯,第三是要把竞争对手“烧死”。“不管你喜不喜欢烧钱,不管你有没有钱烧,现实的市场就是必须烧钱的市场。”周航说。

如果周航和易到在烧钱上还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色彩,e袋洗董事长张荣耀则认为烧钱是“用效率提高效率”,面对千载难逢的市场机会,企业等不得、慢不得。“移动互联网已经到了风口,服务行业在中国有巨大的空间,我们能烧出成为全世界服务业老大的机会。错过三个月,可能错过一个时代。”张荣耀激动地说。

企业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重金,可烧的其实是投资人的钱,投资人又如何看待呢?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认同企业烧钱打天下的逻辑。刘二海分析,很多O2O公司都是轻资产、重市场营销、重品牌的模式。资产端不足以建立壁垒,就要在品牌端建立壁垒。“建立品牌端壁垒有几个方式,一是好产品带来好口碑,但很多O2O企业链接的并不是自己的产品,是自己的Online到别人的Offline,唯一剩下的就是品牌和流量。这种情况下不烧钱怎么形成品牌和流量呢?”刘二海反问。

不支持烧钱的企业家认为,不同行业的O2O公司各有特点,要看行业是否适合烧钱,不能跟风烧、盲目烧。一呼医生创始人、CEO马海平认为,烧不烧钱要先看所处的O2O领域是刚需还是非刚需,是高频还是低频,是到店消费还是上门消费。“我认为在那些低频刚需,或者低频非刚需的行业千万不要烧钱。烧钱之前要先分析,烧钱的行为能否烧出市场份额,能否烧出用户习惯,能否烧出既定的商业模式和优势,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要烧了。”马海平说。

星创视界集团原为宝岛眼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眼镜零售企业,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作为传统眼镜行业的翘楚,他们对烧钱并不热衷。星创视界董事长兼CEO王智民说,“对传统产业来讲,传统产业是陆军思维,打山头占山头。但是当我们形成很大覆盖面的时候,我们欠缺的是立体军种。我们把科技力量运用好,基本可以做到不烧钱的状态”。

企业家们通过辩论,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否烧钱要看行业属性,有些天生适合烧钱,有些不需要烧钱也可以将O2O做得风生水起。同样是传统行业转型,洗衣家政可以烧,验光配镜就没必要烧;同样是新兴初创企业,打车软件可以烧,医疗行业就不该烧。那么,适合烧钱的如何通过烧钱获得最大效果,不适合烧钱的又如何靠产品、服务赢得消费者呢?

刘二海认为,烧钱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目的是要形成优势。企业得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项目。“比如美团早年对购买的用户进行补贴。电影票购买频率高,价钱相对较低,补贴使大家形成了上网买电影票的习惯,从而带动其他的服务。就像吃药需要药引子一样,美团这个药引子找得非常好,如何烧钱确实有技术含量。”刘二海说。

对于不适合烧钱的企业,深耕用户体验,做增值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王智民说,未来零售服务业会出现“达人经济”,做服务的人如果专业水平不够的话是没法存活的。公司一方面要将所有供应链打通,另一方面要继续培养更专业、更合格的试光师,让产品体现更多的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