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在这里
——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侧记
机器人“小萝卜”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上表演跳舞。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仿人五指灵巧机械手”共有15个指关节,每个手指都能感知触觉。 本报记者 翟天雪摄
塔米智能机器人很“骨感”,开放式的设计引得观众驻足。 本报记者 潘笑天摄



本报记者 祝惠春 沈 慧

①来自北京进化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小胖”机器人是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一个明星。它具有帮助孩子们解答问题,做一对一家庭教师等功能。

本报记者 沈 慧摄

②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吸引了众多国外选手。

本报记者 祝惠春摄

③参赛小选手在认真调试机器人。 本报记者 祝惠春摄

作为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一部分,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700多名学生和教练员参赛,包括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常规赛和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两个项目,以及FTC科技挑战赛和FRC机器人竞赛两个表演赛项目。

将多项国际赛事平台齐聚一堂,邀请国际选手来华共同竞技、交流经验,这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楼伟说,“本届赛事体现出适合青少年的趣味性、竞争与合作性、科普性、国际性特点”。

比赛现场异常火热。邀请赛展现出国内外青少年在机器人方面的创意灵感和熟练操作;显示了通过机器人竞赛培养“创客”的无限可能;搭建了国际协同创新平台,昭示着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发展的蓬勃生机——

镜头一

青年的智力运动会

“1、2、3!”在FRC机器人设计挑战赛机器人竞赛高中组赛场上,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来自加拿大的Crescent Coyotes队的机器人“TAZ”忙碌了起来:抓取飞碟、运送到相应位置,再将它扔到一个“金字塔”样设备搭载的筐内……跟着机器人不断地移动,操作者、华人选手柯圣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们期望的目标是TAZ一秒钟成功发射4个飞碟”。

现实让他有些沮丧。“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我们原计划它能至少发射10多个飞碟,没想到操控系统失灵,只完成了3个。”柯圣翰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尽管这次“出师不利”,这位15岁的中学生对接下来的赛事仍充满信心:“我们的机器人还是具备一定战斗实力的。”他笑着说。

FRC机器人设计挑战赛,是美国非盈利机构FIRST的系列赛事之一,也是最核心的比赛项目之一,被视为最富挑战性的比赛。参赛者需设计和搭建一个坚固的金属机器人,在16.26米×8.2米的相当于篮球场大小的场地内,完成规定任务后获得相应积分,这是本次比赛中最能展现“创客”能力的赛事,真正体现工业机器人设计所需能力。

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裁判员黄晓祥介绍,FRC机器人竞赛是面向高中生、大专生的工业级机器人竞赛,被称作“智力上的大学生运动会”。“它重在考察参赛队员的编程和操作能力。”黄晓祥说。

镜头二

娃娃的趣味乐园

在WRO(World Robot Olympiad)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的常规赛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小选手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机器人设计与挑战的激情中。他们带着自己设计的各式各样的乐高机器人参赛。

比赛时,机器人全自动运行在2.4米×1.2米的赛台上,要求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后获得积分。小学组比赛的内容是“采珠”,要求机器人潜入水下采集“珍珠”(得分物品),每30秒需要上浮换气。初中组比赛的内容是“寻宝”,要求机器人收集齐5个古器(得分物品),同时避开赛台上摆放的干扰项。比赛现场,状况不断,几家欢喜几家愁。成功的喜笑颜开;失败的,有的脸色好像要拧出水来。现场笑声阵阵,非常欢乐。

据了解,WRO常规赛兼顾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每队3名选手,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完成搭建和编程。通过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镜头三

少年的技能练兵场

在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中,一些少年“强手”特别引人关注。

陈昱安是浙江衢州市柯城区新世纪学校队的教练员,他带来了6位小学生选手,参加比较复杂的VEX比赛。他们曾经是全国小学组冠军队。

陈昱安认为,这次参赛机器人全部是选手们自制的。VEX在美国是一种标配教材,普及率高。但在国内,开设机器人课的还只是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国内机器人基础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我国机器人教育水平并不低,在历次国际比赛中都获得优异成绩,常拿冠军。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队的蔡致远表示,他对今天的比赛结果比较满意。对手很强,但是越强越有意思,赛后他要全力投入到自我改进中。

澳大利亚留学生毛炫宇是此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参赛选手的指导老师。这位利用假期时间回母校支教的大学生认为,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既定规则,遥控指挥机器人将小球送到指定位置的筐内。乍一看,任务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机器人如何设计,怎么编程,才能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将小球送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毛炫宇进一步解释,由于机器人高度有限制且不能延伸,小筐位置又比较高,只有采取一定的解决方案才能如愿以偿。经过近3个月的精心设计,小选手们选择了弹射方案,“远远地将小球发射过去”。机器人比赛的背后,考验的是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没想到选手虽然年龄小,设计、思维能力却很令人吃惊。”毛炫宇说。

VEX总裁判长祖浩东说,这次比赛展现了我国青少年机器人活动的最高水平。参加VEX的64支队伍来自我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证明我国青少年的机器人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普及。

镜头四

科技天才们的嘉年华

胖嘟嘟的脸蛋、耳朵上方架副眼镜,来自上海莘庄中学的高二学生施正哲,是FTC(FIRST Tech Challenge)机器人科技挑战赛的选手。

FTC是FIRST系列赛事中针对14岁至18岁孩子的国际性机器人比赛。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每9个学生中就有1人参加过FIRST系列比赛。比赛是基于高通芯片的手机遥控操作,将队员与机器人充分“连接”,拥有很强的可设计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初步探索工业机器人领域。

第一次参赛,施正哲有些兴奋,“与很多来自国外的选手交流比赛,很长见识”。2个多月前,他和队友们开始备赛。“有一次,由于程序没有写好,机器人竟然不听使唤到处横冲直撞。”施正哲说,这次他们的参赛机器人名叫“大卫”,希望它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正说着,一队头戴熊猫帽的选手走了过来,这是颇有名气的“熊猫燕尾服”队!记者上前采访了一位选手,这位选手说,他们是第一次来中国比赛。“没想到北京这么冷。”他笑着说,“至于比赛预期,我们的机器人速度不是很快,比赛名次会中等吧”。

比赛开始了,来自加拿大的3491队上场了。4名队员头戴绿色大檐帽,好神气。他们自行设计并搭建的金属机器人,是绿色盒状的。此次比赛主要考查的是参赛队伍的连锁反应能力,参赛队通过把大小不一的塑料球投入中央球筐得分,也可以投入场地内的移动球筐得分。

3491队教练Christina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参赛,大赛筹备很精彩。可惜的是,一开场他们队出了点状况,控制器和绿色盒状的机器人没有连接上。选手们虽有些掩饰不住的遗憾,但还是友好地朝观众挥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