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临终关怀为主的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主要收护长期卧床、绝症晚期、植物人等处于临终状态的老人。图为该院院长谭美青在查房。
▲ 青岛市李沧区记忆护理日间照料中心是青岛首家专业为失智老年人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目前,社会对于失智老年人的照顾多由家属看护,许多家庭因缺乏足够的人手和精力而不堪重负。图为该中心的老人在进行康复训练。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进程加快,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社会化医疗照护问题日益突出。他们的医疗照护由谁服务?费用如何解决?这不仅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关乎亿万个家庭的重大民生问题。青岛市从2012年7月起在全国率先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不仅满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也促进了医养结合新型服务模式的发展。
青岛市1987年即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我国老龄化最快的城市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3万,占总人口比重达19.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约29万人。这一庞大的特殊老年群体,很多都患有老年人常见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家庭负担沉重。
青岛市把解决这一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作为医保改革的切入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2012年7月起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不仅从制度上保障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也培育了医养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促进了新型健康服务业的发展。2015年1月,青岛市护理保险制度已覆盖到所有农村参保人员,惠及人口总量约810万。
4种护理服务形式供选
为满足参保人不同的医疗护理需求,2015年,青岛市在原有专护、院护、家护三种模式基础上,增设巡护服务模式(含社区巡护和村卫生室巡护)。其中,病情较重、经重症监护室抢救或住院治疗病情已稳定,但需长期保留各种管道或依靠呼吸机等维持生命体征的失能老人,可在二、三级医院专护病房享受专护待遇;长期患各种慢性重病、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的失能老人,可入住专业护理服务机构或具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享受院护待遇;根据老人及其家属意愿,老人可自愿选择在家庭或没有医疗资质的养老院居住,由护理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登门提供家护及巡护服务。巡护模式的创设,充分考量了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为全面系统地保障失能人员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青岛市参保职工办理护理保险业务,报销比例可达90%,一档缴费成年居民、少年儿童、大学生办理专护、院护、巡护的,报销比例为80%;二档缴费成年居民享受巡护待遇期间,报销比例为40%。同时,对护理服务机构医疗护理费用实行定额包干结算办法,引导护理服务机构提供适宜适度的护理服务,减轻医保支出和个人费用负担。其中,专护每床日定额包干170元,院护每床日65元,家护每床日50元,巡护参保职工、一档缴费成年居民、少年儿童、大学生每年1600元,二档缴费成年居民每年800元。
4万失能人员享受保险
失能人员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这部分人一旦患病,就会面临医与养的两难问题,如长期住院治疗,医院无法解决生活陪护问题,且费用很高,如住在家里或者养老院,又得不到专业的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推出,实现了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的完美结合。
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实施3年多来,已有4万多名参保患者享受了护理保险待遇,平均年龄80.2岁,支出长护资金8亿多元,其中有6000多名临终关怀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
青岛市市南区的郭爱萍女士,父母双双病重卧床。母亲2013年4月突发心源性猝死,住院抢救77天,虽然挽回了生命,但已成植物人状态。父亲78岁,2011年突发脑梗,先后5次住院,出院后在家长期卧床,使用鼻饲,生活不能自理。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但这也是一个幸运的家庭。郭爱萍说,“幸亏有了居家护理,社区医院的大夫护士每周上门护理2至3次,并教会我给父母翻身喂饭。两位老人的用药、护理,医保给报销大头”。
郭爱萍所说的社区医院是一家珠海路街道健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民营社区医院。郭爱萍母亲2013年7月在此办理家护后,在床护理一年零三个月,去年底在家安详病故。郭爱萍父亲2013年2月办理了家护,目前已有两年多。据青岛市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享受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患者个人自负比例仅在10%左右,年人均负担1400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失能、半失能老人住院难、看病贵的问题。
近500家专业机构提供服务
专业护理服务机构和专业医疗护理服务人员是护理保险的主要载体。护理保险制度建立之初,护理服务机构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与失能人员实际医疗护理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青岛市大力扶持民营护理机构发展,并鼓励引导这些民营社区医疗机构承担护理保险业务,通过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在院参保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目前青岛市民营护理服务机构已占市场份额的95%以上,承担的业务量达到98%以上,是护理服务队伍的主力军。由此可以看出,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行,不仅激发了民营资本的活跃性,优化了养老、医疗资源配置,同时还促进了中小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临终关怀为主的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主要收护长期卧床、绝症晚期、植物人等处于临终状态的老人。院长谭美青说,护理院刚成立时只有50张床位,由于缺乏政策支持,运营举步维艰。在护理保险政策支持下,目前已发展到200多张床位,拥有90多名医护人员和护理员,逐步改变了运营困局,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10多年来,该院先后收护1200多位老人,其中800多人在这里养老送终,200多位重新回归家庭或转往其他老年公寓,还有200多位继续住在这里。
据悉,目前青岛市开展护理保险业务的机构已达472家,其中,全市453家护理服务机构开展家护、巡护业务,38家机构开展院护业务,15家医院开展专护业务。同时,青岛市4000余家一体化村卫生室按规定均可提供巡护服务。此外,青岛市人社部门还建立了专业的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培训学校,通过提供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人员培训,为护理服务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