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日前在上海闭幕。在这个有着中国制造“风向标”之称的智能制造引领平台上,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成为企业进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一张特别“通行证”。
今年的中国工博会奖首次放在开幕式上颁发,最受瞩目的特别荣誉奖颁给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高精度VLBI引领嫦娥登月”。《经济日报》记者赶到空间信息产业展区时,已有很多参观者闻讯而来,围着展出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火星车原理样机拍个不停。
中国航天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张卫东告诉记者,“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采用全新的总体方案、结构形式、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自主创新成果达几十项,发射可靠性提高到0.98,实现了我国在大推力、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对我国运载火箭后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展位上,蓝色穹顶星空闪烁,金色月球高悬,一道“嫦娥三号”卫星发射升入月球的环月轨道连天接地。天文台台长洪晓瑜告诉记者,这是“高精度VLBI引领嫦娥登月”模型。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CE-3)任务是我国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在技术上获得多项创新与突破,大大提升了我国深空探测器测轨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近年来资源环境相继告急,粗放发展难以为继,创新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觉追求。成立仅5年的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在工博会上发布了智能网关“牛顿1.0”操作系统。该企业总经理陈俊说,中国企业的工业4.0现实路径应该类似“牛顿1.0”系统,能够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行多协议、多通讯通道的转化,实现大数据、云技术对制造业的信息化集成。
民营企业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钢结构间接空冷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节水85%以上,为上百家用户提供空冷系统,累计节水相当于7个太湖。该企业沪、浙、赣公司总经理徐宏说,双良节能还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空冷钢塔”在钢塔结构体系和设计方法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的“随动式RV减速器偏心轴磨床”将随动磨削技术、智能化自动化加工等专利技术在该机床上进行集成创新应用,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成为继英、德、日之后第四个掌握随动式磨削技术及装备的国家。
除了技术创新,今年的工博会还增加了对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和以“四新”为代表的新经济力量的关注,这些更具成长性的创新将为中国制造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推出的“航天云网——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云研发、云制造、云创业、云营销等诸多服务。其中,云端众创上线运行2个月,就吸引创业项目200多个,80余个创业者接受5个投资机构的投资服务,充分展示了平台经济的风采。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e享天开”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分时共享产品,其完备的综合集成交互平台,可以提供车辆管理、客户数据管理和行为分析、平台信息交互等,采用多项信息化技术,实现预约、租车、还车、付费全程自助。上汽股份计划年底前在北京、上海、南京开设150个网点,做到随时租赁、随处归还,推动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化的快速发展。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产品、设备、组织、运营的模块化布局,倾心打造出一条可以柔性选配产品、扩展加工能力、换模响应需求的“定制化柔性化装配生产线”,实现无人化、网络化、定制化智能生产。这是对传统制造工艺和流程的一次巨大革新,其动态配置生产方式的设计理念改变了制造业的传统思维模式,对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起到了引领作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