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家级森林城市巡礼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成14个森林公园、14个湿地公园、1287处休闲游憩绿地——
东莞:十年绘就满目青翠
本报记者 庞彩霞
经过多年绿化建设,目前东莞城区人均公园绿化面积已达17.33平方米。图为东莞市莞城区人民公园。 黄新杰摄

初冬时节的南粤,热度不减。记者走进东莞,目之所及依然是满满的青翠。

从广州市区出发,沿着广深高速驱车50多公里,便能到达东莞石鼓出口。连接出口的是东莞大道,只见这条建成于2001年、全程近10公里长的快速干线不仅“阔”得惊人,最宽处可达189米;而且“绿”得诱人,60多万平方米的总面积中竟有7成多是绿化带。沿着这条“第一大道”,记者纵横于东莞的广大城乡,从“水乡片”到“山区片”,从湿地公园到森林公园,从城区街心到乡村居所……试图去求解东莞的城市变迁和绿色转型之道。

理念之变——

开启“生态绿城”建设

14个森林公园、14个湿地公园、1287处休闲游憩绿地、森林覆盖率达到37.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3平方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所要求的40项指标,东莞全部达标。”东莞市林业局局长胡炽海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事非经过不知难。为了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这个最高荣誉,东莞人持续不懈地努力了10余年。

自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东莞从一个典型的珠三角农业县迅速变身为“世界工厂”。“如果说过去东莞是以土地作为主要资源和对外合作的条件的话,那么今后东莞将以优良的综合环境作为主要资源,以创新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寥寥数语足以令人窥探到当时东莞在跨进21世纪门槛时的眼界和胸怀。作为亲历者,东莞市林业局局长胡炽海深有体会:“改革开放之初,东莞很穷,所有人都想方设法找钱。慢慢的钱袋子鼓了,却发现水不是那么干净了,空气也不是那么清新了。这时候,东莞开始种树、保护森林,希望找回久违的良好生态环境。”

于是,1999年,东莞率先在广东省做出“停止营利性森林采伐,全面建设生态林业”的重大决定;2003年,东莞开启了一场以“建城、修路、整山、治水”为重点的“生态绿城”建设。

为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东莞一方面以“加法”打造生态经济新板块。例如,以良好生态闻名的72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横空出世;又如,东莞生态园通过生态修复,由昔日污水汇集、垃圾堆积的发展边缘区转变成为以城市湿地为特色的广东首批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并于2012年申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另一方面,以“减法”从决策源头保护林业生态空间。据胡炽海介绍,东莞于2006年率先启动规划生态控制线编制工作,运用“反规划”理念,对不建设区域进行控制,出台了《东莞市域生态控制线规划》《东莞市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全力打造“三轴、四廊、三区、多节点串联”的生态景观格局,划定了占全市土地面积44.7%的市域生态线范围,全部林地纳入生态控制线范畴。而对于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禁止开发区,东莞则实施强制性保护。“东莞为此近年来淘汰、拒批不合格企业达3000多家,还取消了百亿光伏能源等一批项目立项资格。”

机制之变——

激发森林养护活力

走进占地123.5平方公里的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放眼望去,满目青翠,群山连绵起伏,山间溪水清澈,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让人暂时忘了东莞作为世界制造业之都的繁忙与热腾。而事实上,银瓶山仅仅是东莞众多森林公园中最大的一个。目前,东莞全市已有银屏山、大屏嶂、大岭山等14个森林公园,总面积达35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这些森林公园,保留了东莞最好的生态资源,是这个岭南小城生态文明建设最大的资本和底气,也是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龙头。

东莞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徐正球告诉记者,东莞的森林公园,大部分都是以国有林场为主体建设起来的。“自上世纪末以来,东莞着力创新林业建设体制机制,探索出一套由生态补偿机制让利、林权改革机制分利、发展森林公园返利组成的系统性利益驱动机制,这对于建设森林城市意义重大。”

“过去的日子是真不好过。改革前,林场职工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只能砍林子卖木材,1999年停伐后生活更艰苦,工资都发不出来。”回忆起当年的艰辛,大岭山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曾焕臣很是感慨,“2009年开始,林场并入森林公园,工资由财政全资拨款,日子就好过多了,大家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一门心思保护好森林资源”。

与此同时,东莞意识到作为稀缺生态资源的代表,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很高,却面临着补偿偏低、补偿不到位的情况。对此,东莞于2008年起对全市森林资源提供高于全国水平的资金补偿。“东莞对农村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是每亩140元,应该是全国最高的。”徐正球说。

位于银瓶山山脚下的南面村是东莞林业第一村,全村共有383户1500多人,林地面积3万多亩,生态公益林占到2.2万亩。这里曾经是东莞最贫困的地区,随着集体林改的推进以及东莞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提高,南面村逐渐摆脱了以砍树为生的尴尬,走上了生态保护与百姓致富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过去为了修路,大家就砍树卖钱,100斤木头10块钱,卖树得来的钱一大半都给了伐木工人当工资,可惜了好好的林子。”银屏山森林公园的老股长阙宋来回忆起过去不禁摇头叹息,“现在让砍树也不砍了,村民意识有了很大转变,靠山护山、人人护林已经成为村民的习惯。我们还将村里种植荔枝不成功的1800亩地收回,把过去砍倒的树都种回来”。

东莞森林公园的建设,还通过发展餐饮服务、旅游观光等行业辐射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仅南面村一年的经济收入就达600多万元。何畅阳是银屏山上一家小卖部的老板。他说,随着银瓶山森林公园知名度的提高,游客逐年增长,小卖部的租金也由过去的每年6万元跃升到23万元。“虽然租金高,但游客多还是有赚头,今年国庆黄金周的一天,光4元一碗的豆腐花就卖掉了1000多碗。估计明年租金会更高,但还是想继续做下去。”何畅阳乐滋滋地说。

城市之变——

环境优势获得红利

作为东莞的城市“绿肺”,森林公园在降低污染、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灰霾天数为例,东莞的灰霾天数由2003年的121天下降为2014年的43天。“森林公园建设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徐正球告诉记者,创建森林城市以来,东莞以建设森林公园为龙头,还带动了镇村小公园、小广场建设,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今年,东莞制定实施了《东莞市小山小湖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新建或改建东城体育公园、厚街文化公园等休闲游憩绿地222处,新增公园绿地1000公顷。

城市融入大自然,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是目前东莞的真实写照。大小公园遍布全市,而且所有公园都免费开放。创建活动改善着东莞的环境质量,提高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家住东莞厚街的施华丽告诉记者:“小时候,厚街除了住房就是工厂,出门很多灰尘,空气也不好。现在路边的小公园多了,平时吃完饭出门散步很舒服,周末一家人也可以去爬山。”“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真正让市民享受生态、拥抱绿色。”徐正球说。

好环境引来了好投资。2012年,华为看重松山湖生态园区的良好生态,将研发总部搬迁到松山湖,“这就证明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提法。”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综合环境优势的不断凸显,外资正在加速涌入东莞。数据显示,东莞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从2008年的18.1亿美元提升至2014年的45.3亿美元。不仅规模扩大,东莞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也大幅提升。今年1月至9月,东莞新增及增资项目698宗,涉及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8.5亿美元。东莞外贸也一直保持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该市进出口总额为7701.2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在全国外贸总额前5名城市中继续保持第一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