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参加了一个全国高校国际技术转移高峰论坛。会上,国内数十家知名高校技术转移部门的负责人说起高校技术转移,异口同声:艰难!
何出此言?今年以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经大修后颁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也已下发,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比如,解决了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问题,解放了思想,消除了过去“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等一些科技成果转化的掣肘。政策的春风,带来了技术转移的春天。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科研院所扮演着国内技术转移的主要源头之一的角色。高校的技术转移,应该“春风得意马蹄疾”才对。
问题在于,尽管提升技术转移的效率与质量,是技术转移转化领域的重要课题,但传统上,我国高校科研多重视出论文、出成果,而技术转化一直很薄弱。在绝大多数高校,技术转移没有设专门部门,从事技术转移工作,被当成后勤边缘领域,不被重视也感受不到尊重。另一方面,做技术转移工作,既要有对技术的洞察力,又要有与企业、市场打交道的能力,要求是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人才的短缺,又让工作不易出彩,得不到重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推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拜杜法案》,启动了美国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引擎,催生了硅谷的二次繁荣和新技术市场化的滚滚浪潮,促使美国经济摆脱了70年代的滞涨泥潭,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动能来源的转变。因此,在提倡科技成果转化的今天,大多数高校,改变旧框框,调整旧思维,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深入探求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体制、机制及模式的新路径,是当务之急。
目前,科技领域体制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研发创新重阵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必将迎来技术转移转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只有更加提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加重视相关专业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部门等多措并举,才能使技术转移真正实现应有价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真正促使制度创新推动科技转化,以科技转化助力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