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发展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深刻理解这个判断并将其贯彻到具体工作中,不仅对现在应对各种经济挑战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各地制定完善“十三五”规划、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大意义。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富裕,社会才安定,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这是“十二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反复验证的一条真理。“十二五”以来,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重重挑战,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导向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投资消费促进政策的关键作用,继续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福祉得到大幅增进,社会安定团结。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换挡不失速,年均增速预计可达7.8%,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10万亿美元”门槛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稳定之锚”、动力之源。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但也要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均水平排位还很低,家底还不厚实,太多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决不可歇脚停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基于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的规律遵循,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保持中高速增长,才能保证财政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有合理的增速,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条件;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既能扩大需求、又能创新供给,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为改善民生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十三五”时期促发展,面临着一些特殊的环境,其中有挑战也有机遇。一是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经济进入大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三是处于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期。四是国际治理结构大调整时期。全球经济包括制造业在内面临新的洗牌,国与国的关系将面临新的变化,国际事务的治理将出现新的局面,一些国家有望从全球规则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制定者,从全球公共产品的“搭车者”变为“提供者”。我们要善于把握变化,在转变中促发展,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努力实现“双中高”。

努力实现“双中高”,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总的方向应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新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努力实现“双中高”,尤其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十三五”时期,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