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三五”经济增长多快才合适
——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本报记者 马志刚

提要 “十三五”GDP增速设定的余地并不多,可供选择的区间大约只有半个百分点。保持不低于6.5%左右的年均增速目标,应是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所必要的,也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是经过努力可以有把握实现的。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形势?经济增长多快才合适?哪些领域大有增长潜力可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取得重点改革突破?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记者:“十二五”经济增速预计年均8%左右,但今年三季度GDP增长不足7%。从现实和可能考虑,“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应定在多少?7%以下是否是常态?

汪同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位快速上升:1990年居世界经济第10位,1995年超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上升到第7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4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如你所说,“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不仅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就宏观经济总量来说,必要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在较短时期内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一个既强调增长质量,又有增长数量要求的目标。

综合可能与现实,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即与以前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三五”期间,宏观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的设定区间将明显缩小。以前五年规划中年均增速可在1至2个百分点的区间内设定,我们既可以为了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把增速目标定得略高些,也可以为了留有较充分的余地将增速目标定得略低些。而在“十三五”中,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逐步减缓到7%左右;另一方面从“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情况来看,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翻番数量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不低于6.5%左右的水平上。从这两个方面考量,“十三五”GDP增速设定的余地并不多,可供选择的区间大约只有半个百分点。保持不低于6.5%左右的年均增速的目标,既是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所必要的,也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点,是经过努力可以有把握实现的。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十三五”之初,面临着稳增长难度加大的复杂局面。近几年,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增长速度换挡期,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出现的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为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而必经的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形成的“三期叠加”,成为我们在“十三五”开局之时 必须面对和进一步化解的问题。三期叠加问题的存在既是我们面对的挑战,也为如何开好“十三五”之局梳理了思路、厘清了方向。

记者:与前面的五年规划相比较,“十三五”具有哪些较为特殊的特点?经济增长面临哪些挑战?

汪同三:与前面的五年规划相比较,“十三五”的确具有一些较为特殊的特点。一是起点面临明显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国际环境复苏举步维艰的外部条件,可以说起步就面临较大的困难,更为严峻的挑战。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在外需下降的同时,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在增加,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下降,扩大民间投资还存在不少障碍。尤其是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很多产业面临着一个去库存化的过程。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际需求不振,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最近都纷纷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下调了0.2到0.3个百分点。二是规划期间面临“三期叠加”困难,较少具备以前五年规划那样的惯性趋势,需要强力转向的挑战明显多。三是规划期结束时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崇高伟大——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记者:从需求侧看,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消费的增长。“十三五”时期应如何解决“三驾马车”的动力问题?消费的潜能是不是更大?

汪同三: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认识这三驾马车的动力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搞清两件事,一是它们各自的作用;二是它们各自的特点。

之所以要分析消费、投资、净出口的作用,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原有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国内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根本举措,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针对以前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造成经济结构的失调,中央多次明确提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些年来,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上升,“三驾马车”协调拉动增长的格局日益明显。

“十三五”期间,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好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其中,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无论是从应对当前挑战的实际需要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的根本目的看,都必须把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放到扩大内需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消费潜力巨大,但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实际工作中,扩大投资的办法较多,扩大消费的办法较少,这种状况必须扭转。要完善鼓励居民合理消费的财税、信贷等政策,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尤其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必须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单纯依靠消费拉动是不可能实现必要的中高速增长的。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仍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仍面临着追赶发达国家的艰巨任务,必须保持必要的投资增长。此外,消费的拉动作用与投资的拉动作用是紧密相连的,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通过投资的增长来实现。只有最终能形成投资、导致投资增长的消费,才是真正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在“十三五”期间的投资工作方面,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解决好投多少、投到哪儿和谁来投的问题,充分发挥好投资对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作用。

关于消费、投资、净出口在“新常态”下的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很充分的科学分析:在消费需求方面,我国的消费从过去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向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特征转变。在投资需求方面,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投资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出口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消费、投资、净出口的新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记者:从供给侧分析,劳动、资本投入和效率提高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汪同三:在供给侧分析中,效率是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效率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率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主要是他们经济效率相对较高。在我国当前所处的条件下,“十三五”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需要综合施策。

最重要的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等诸多方面。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极大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社会进步。当前我国的创新能力不足,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把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还需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一是更积极主动地调整经济结构,只有经济结构合理,才有有效率的增长。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这是保证效率的根本,特别是在保持稳定经济增长方面。三是不断调整和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同时控制不同阶层收入差距扩大,实现共同富裕。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力度,实现可持续增长,在更广义的意义上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记者:改革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转型发展必须靠改革。“十三五”时期应如何做好重点领域的改革文章?

汪同三:“十三五”时期做好重点领域的改革文章,有几点要把握好:

首先,改革的决心不可动摇。发展要靠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跃居第二位,一条重要经验和启示就在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通过改革不断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三五”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要靠改革。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难度空前。改革初期,改革有帕累托改进效应,各方面都可以从改革中获利,或至少不会有损失,改革阻力小。现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改的多是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不少触及深层次社会矛盾,涉及利益关系调整,是难啃的硬骨头,阻力明显加大。

第三,既要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又要重视自下而上的改革积极性,使全社会各方面主动积极参与改革。

同时还要认识到,目前改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技术性较强的改革,如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外贸改革、价格改革。一是体制性较强的改革,如国企国资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一类改革更具根本性,难度也更大,在改革进行到当前阶段时,需要更加重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