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分化更趋明显
工业景气的回落,一方面受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长持续放缓影响;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也对工业景气产生负面影响
2015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上半年的7%回落至6.9%,其中工业增长回落更为明显。7至9月工业生产增速分别为6%、6.1%和5.7%,均低于上半年6.3%的平均水平,亦低于2013年、2014年9.7%和8.3%的增长水平;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92.3,比二季度下降0.5点,近4个季度呈持续下降走势。从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的结果来看,三季度为115.5,比二季度下降3点。
工业景气的回落,一方面与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长持续放缓有关。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10.3%,房地产投资增速降至2.6%;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也对工业景气产生负面影响,三季度我国对外出口同比下降5.6%,降幅比二季度扩大2.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比平均的工业增长速度回落更突出的是,工业内部各行业分化更趋明显。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型产业以及钢铁、有色、水泥、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生产或同比下降或增长明显放缓;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如医药、食品、纺织服装等生产比较平稳;仪器仪表、IT设备依然处于较高的景气状态,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4.6和124.7,比工业企业景气指数高近10点,反映信息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行业发展的分化也影响了投资的行业分化。多数资源性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投资继续下降,其中煤炭、铁矿石、钢铁、石油炼化行业投资同比降幅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而与消费相关的医药、食品、纺织服装等行业,以及与信息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IT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均在10%以上。
行业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从区域分化中表现出来。工业最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工业增长相对平稳,而东北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较大的地区,工业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前三季度,山西、辽宁、黑龙江工业增速分别为-3.3%、-5.4%和0.2%,低于全国平均工业增长水平。
激发增长新动力
工业内部分化的根源在于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源于结构变动、制度变革,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
回顾金融危机过后的几年,发展最快的就是资源型及资源密集型产业。2009年至2012年,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的增加值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平均增速,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投资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本已过剩的产能,最终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行业经济效益恶化。
伴随着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大、全球金融危机深度调整,以及十八大以来经济转型力度加大,粗放的投资需求明显减弱,对资源密集型行业产品需求增长减弱,进而导致对资源型产品需求减弱。可以说,前期对资源类产业的正反馈式快速推进,本身导致当前对这些行业的负反馈式制约。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约束下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与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相关。随着改善民生政策的不断加强,同时也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本质性变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普遍推进技术改造。
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在经济中的贡献不断增强。最近几年,消费贡献趋于增强,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也比同期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15个百分点。由此,与消费关联密切的食品、医药、家具等行业景气相对较高,企业景气指数均在120以上。
工业内部的分化,是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只有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才能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一是进一步强化“互联网+”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和综合效率的提升。二是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三是将新型工业化与绿色化紧密结合起来,变环保压力为产业发展动力,加快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