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习主席访英

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引发了国外媒体的普遍关注。从英国皇室对习主席的超高规格欢迎,到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宣示,再到中英双边经贸合作及政治关系,国际舆论高度评价此次习主席访英取得的成果。

英国媒体对此次国事访问的超高规格进行了大篇幅解读。《泰晤士报》对于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受到的高规格接待进行了高度评价。文章认为,此次习主席参加皇室欢迎活动前,先由女王大管家胡德子爵去机场代表女王接机,再由威尔士亲王和康沃尔公爵夫人前往东方文华大酒店问候并陪同习主席夫妇一同前往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再加上菲利普亲王陪同习主席检阅皇家仪仗队,接待规格非常之高。在习主席下榻白金汉宫后,女王更是发出了第一条中文推特“女王和爱丁堡公爵欢迎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来到白金汉宫”。

《金融时报》发表社评表示,英国方面精心策划的盛大欢迎仪式不仅体现在皇室的超规格接待上,还包括首相卡梅伦长时间陪同习近平主席参加英国议会上下两院的活动。文章认为,这一系列安排属于英国对中国开展魅力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英国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自己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卫报》则说,通过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的首日欢迎仪式,中国也展示了其政治实力,成千上万的支持者在林荫道上夹道欢迎习近平,形成一片红色海洋。

BBC发表文章强调了近年来中英在投资合作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英国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文章认为,尽管上半年中国对英投资规模有所下滑,但是习近平主席访英明显进一步推动了中英投资合作。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分布于房地产、金融、交通和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巴克莱银行、BP石油公司、泰晤士水务公司等这些英国重要核心企业中也有着大量中国主权投资基金的身影。BBC同时认为,中英两国的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不断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为英国出口和服务业提供强大的外部市场。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寻求长期稳定投资回报项目的需求和英国引进资金的需求也高度契合。

就未来双边经济合作前景,英国财经报纸City AM刊文认为,中国经济虽然增速下降,但是体量已经大大超过以往。文章总结出中英两国经济联系有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人民币”“CIPS”“一带一路”“亚投行”和“FTA”。在此次习主席访英期间,这五大要素从不同方面促进了中英双边经济合作。同时,一系列债券发行的安排和CIPS渠道的搭建也进一步提升了伦敦金融城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分量;中英双方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方面的合作更为英国不同的产业部门提供了外部动力;习主席的此次访问带来的经贸机会也推动了欧盟与中国FTA可行性研究,并加快了双边投资协定的进程。

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宣布的中英一系列商业合作协议引发法国业界关注。法国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于中法在英国共建核电站的系列项目,认为这是中法共同面向第三方投资的成功典范。《费加罗报》文章指出,若无中方投资,法国电力公司将无法独自在英开展核电站建设项目。《费加罗报》文章指出,三国共同参与建设位于英国萨默赛特郡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意义重大,这不仅使英国核工业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核电技术进入欧洲的里程碑式协议。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对习近平主席访英予以重点关注,并就当前中欧经贸合作态势作出评论性报导。报导引述法国国际问题专家观点称,欧洲在中国对外投资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未来将持续对欧投资力度,在新常态下合理利用外资储备,加强国际投资,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德国《每日镜报》的报道称,通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此次访问,英国与中国将开启两国关系的“黄金十年”。英国希望吸引中国强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希望为放缓的经济注入动力。英国可以提供时尚、教育和金融服务,中国可以提供高铁和核电技术。

德国之声网站的文章称,将中国和英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是基础设施项目,而且还有日益增长的贸易往来。此次访问不仅加强了双方在基础设施和贸易领域的合作,而且扩大了在人民币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强化中英关系。

美国主流媒体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的访问充分表现出,中国正与欧洲各国建立务实关系,欧洲各国竞相从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中获益。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把中国当作经贸领域的一个重要机会。

美国媒体认为,争取成为中国金融国际化过程中的服务中心,是英国积极加强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英国在金融领域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中国将因此获益。

文/本报驻伦敦记者 蒋华栋 驻巴黎记者 陈 博 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 驻纽约记者 张 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