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性看待 PPP低价中标
金 名

最近一段时间,在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PPP项目投标过程中,频繁发生低价中标事件。对此,有人担心低价的结果会带来低质,有人质疑是故意压价、恶性竞争,还有人猜测企业玩低价中标再提价的猫腻。

低价中标只是个别企业、个别地方的不自觉行为吗?我们不妨跳出环保行业进行解读。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不仅资本的预期回报率降低,而且很多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烦恼,急需抓住机遇转型升级。相比之下,环保行业虽算不上暴利,但它作为朝阳产业,在我国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有很大的潜力。因此,一些实业资本看中了环保产业前途光明、回报稳定的优势,纷纷进行战略转移。我们应及时因势利导,使这部分资本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行业外资本的进入,必然会加剧市场竞争,但这未必是坏事。它有利于促使环保行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环保企业应积极适应新的形势,调整好心态应战,通过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巩固自身优势。另一方面,资本的进入,也有利于从整体上做大做强环保产业,改变环保产业占我国国民经济比重偏低的局面。环保企业也可以寻求和资本合作,利用资本市场壮大自身实力,加快发展步伐。

深入了解发现,低价和市场竞争策略有关,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通常会使出低价“杀手锏”,不惜赔钱做项目,为的是迅速打开局面、占领市场,通过项目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建立示范效应。通过一个项目的低价,换来更多的项目,正是商家的精明之处,和商场里的“先尝后买”异曲同工。当具备规模优势后,企业可以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最终实现盈利。出于此目的,低价中标的企业未必会“破罐子破摔”。这种“赔钱赚吆喝”的竞争手段已经在互联网经济中广泛使用,环保企业不应固步自封,而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应变。

总之,低价中标现象对于环保行业而言,是新情况、新挑战,关键是要严格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政府在招标过程中,应综合考察企业资质、信誉、技术、实力等因素,不可盲目贪图低价;同时,应努力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加强监管和追责,严格保证项目达标,杜绝“豆腐渣”工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