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密集批复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明国家通过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来稳增长的决心。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刚刚滑落至低点,9月份就密集批复项目增加投资,这是否意味着宏观调控在搞“强刺激”?
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外界对于中央的稳增长措施十分关心,对于如何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更加关注。不过,我们对于“强刺激”的担心则大可不必。且不说当下的经济形势与当年“四万亿”一揽子计划的背景大不相同,在这一轮投资中,明确既要发挥好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更强调了投资具有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使命,强调投资项目要着眼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增加有效投资,让“花在刀刃上的钱”在稳增长中发挥好关键性作用。
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扩大有效投资,不能再依赖公共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而要切实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带动和激活社会投资。
对于政府而言,关键是要把占全社会不到1%的预算内投资管好用好、优化结构,同时放眼促进全社会投资工作,从投资向投融资转变。对属于竞争性领域的产业,可由直接支持具体项目改为设立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创新政府投资方式,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