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管齐下打造安全网络
本报记者 陈 静

2015年8月,全国各地网信办举报部门、各网站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网络举报工作,共受理网民举报247.8万件,较上月增长6.9%——

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与多部门协调合作,多管齐下打造安全清朗的网络大环境。

提升安全意识全民参与

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2015年6月1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伪基站仿冒电话号码,钓鱼WiFi怎么窃取手机里的账号和密码,改号软件如何让普通的手机号被显示成运营商和银行的客服电话号码,一系列互动体验项目让来参观的孩子们大开眼界。

从娃娃抓起的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正是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表示,设立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推动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实际行动,其目的就是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网络安全、人人参与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广泛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机构,传授网络安全知识;要让广大网民在互动体验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

构建依法治网长效机制

无论是维护网络秩序还是保护知识产权,无论打击网络犯罪还是保障网络自由,没有一项工作可以离开法律、规则和标准。依法而行、依规而动是互联网精神的一部分,也是网络空间的一个基本行为准则。鲁炜表示,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就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网上网下两种资源,加强网络立法、网络执法、全网守法,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

我国正在构建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包括《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规定》等一系列相关规定已出台。这些抓住网络安全治理“牛鼻子”的“制度建设”正在为我国建立保障网络安全的长效机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015年1月底由国内知名调查公司零点调查开展的一项网络生态环境调查显示,网民普遍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环境的积极变化。80%以上的网民认为网络充满正能量、网络秩序变得更好、网络舆论环境得到改善;网民普遍认为网络有害信息和侵权行为有所减少;90%以上的网民表示支持政府发起的各项网络治理行动;90.6%的网民对我国网络的健康规范发展充满信心。

探索国际合作新方式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称,2014年,监测到仿冒我国境内网站的钓鱼页面99409个,涉及IP地址的6844个。仿冒我国境内网站的境外IP地址中17.7%位于美国,15.2%位于中国香港,1.8%位于韩国。2014年监测到境内被植入后门网站40186个,向我国境内网站植入后门的IP地址中,19168个位于境外。这一数据显示,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应对。

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俞晓秋表示,世界各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竞争,但同时也具有共同利益以及相互合作的现实与未来空间。“中美在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与网络安全产业合作、打击网络犯罪与网络恐怖主义、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和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等方面已有合作,只有相互尊重,重视彼此关切,在网络安全领域不搞对抗、管控分歧、增进合作,才有助于两国整体关系平稳、良好向前发展。”

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赵泽良曾就新形势下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提四点倡议:立足于开放互联、坚持依法治网、相互尊重信任、加强对话交流。“要大力加强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政策、标准方面的对话交流,多一些协商合作,少一些规则障碍。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意识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做法,相互取长补短。大力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处理和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交流合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