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域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绘一张“交通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先导已成共识。三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绘“一张图”,由中央和部委牵头,搭建对接平台,建立京津冀交通合作协同机制,统筹推进跨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规划、建设、运营三同步。通俗讲,就是实现“三接通”:交通基础设施接通;运输服务标准的接通;管理的接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工作难点也不少。

一是规划难。要改变以前各做各的规划,突破机制、管理障碍,统筹融合,搞规划“一张图”。

二是融资难。比如在极端地形下,1公里高铁造价4亿元。政府筹资压力大。京津冀三地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创新铁路投融资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努力打破资金瓶颈,为加快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协调难。交通建设,技术上不难,难的是推进过程中需要协调的方面太多。就“交通一卡通”来说,各个城市的卡要统一制式,还要建立一个区域清分结算中心。目前每座城市的市民刷卡出行享受优惠不同,但都局限于本区域内的优惠。越来越多的公交甚至轨道线路跨省运营之后,旅客刷一张卡,车费如何结算?这些都可望在协同发展中推进解决。

业内人士表示,困难再大,有三地积极努力,有国家层面上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规划,以及由此带来的体制机制创新,相信都能在实践中求解。

同时,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虽然说路通,才能人通、财通。但是,单纯说“要想富,先修路”,也不一定全面。要正确理解交通一体化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关系。

比如北京国贸地区,交通已经很成熟,但还是堵车。原因是产业布局的不平衡,人流潮汐流动,造成交通拥堵。这时候,就不是交通一个部门能解决的。

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全面看待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性。比如河北燕郊距离北京35公里,通燕高速建成快10年了,但是燕郊的交通情况改善并没有带来整个区域实质性腾飞,原因是没有产业协同发展的跟进,只做“睡城”不会“富”区域,同时还会带来新的交通问题。

交通一体化虽是先行官,但更重要的是地方产业要发展起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协同发展的布局也要先定下来,而不是盲目修路。交通一体化和产业协同发展,两者之间绝不分离,也没有前后之分,需要综合考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