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5年9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了山坡满了仓
本报记者 李琛奇
图为甘肃广河县在坡地上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栽种的玉米。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再过半个多月,广河的玉米就该熟了。

9月17日,甘肃广河县农牧局局长杨廷峰带记者爬上了县城南部的山梁。站在城关镇十里墩村的山梁顶上,目之所及,沟岔梁峁,梯田坡洼,遍布玉米。昔日黄土旱塬,如今绿满山坡,农舍村庄点缀其中,美景如画。

“今年入伏后一直干旱,可这玉米长得多好啊,今年又丰收了!”抚摸着沉甸甸的玉米棒子,杨廷峰高兴地说,“这几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为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帮了大忙”。

杨廷峰所说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摸索,研究成功的一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这种技术与过去的半膜平铺技术不一样,采取全地面覆盖地膜和大小垄相间的方式,增加了集雨面积,切断了水分散失,在下雨较少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丰收。”广河县农技站站长马儒英指着一块全膜、半膜对比示范田说。

广河县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部,降水少,蒸发量大,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杨廷峰告诉记者,县里从2005年就开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今年全膜玉米播种面积已达到了30.53万亩,全膜马铃薯播种面积达5.6万亩,实现了适宜种植区全覆盖。

“经省农牧厅专家实地测产,我们的全膜玉米自2006年以来平均亩产都在830公斤以上,2014年平均亩产达到833.5公斤,比半膜玉米每亩平均增产220.1公斤,全县增产粮食7.88万吨,全县旱作农业总增效益达2.572亿元,户均增收6840元,人均增收1286元。”杨廷峰说,广河县两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水泉乡老庄村农民马有福,家有8口人,种了16亩全膜玉米。“一亩能产六七百公斤玉米,还能收两吨的秸秆,30多吨秸秆养了60只羊,日子比过去好多了。”马有福说。

“全膜玉米的大面积推广,还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农牧局副局长马海河说,2014年广河县风干的秸秆总量高达68万吨,县里将草食畜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富民产业。目前,全县羊存栏130万只,牛存栏9万头,建成联户养殖小区(场)191个,畜牧业产值2.8亿元,人均养殖业收入1400元。

“随着适宜种植区全覆盖,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来增加收入的空间很小。我们一方面想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延伸链条,另一方面抢抓被列为全省惟一高产创建整县推进示范县的机遇,全面提升旱作农业耕作种植水平,增加粮食单产,形成‘旱作农业—玉米秸秆—养殖牛羊—能源沼气—有机肥料—粮食增产’的农业产业化循环发展模式,真正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杨廷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